而這小小的失利,卻讓其他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唯有大皇子三兄妹還算的上的贏家,成功跟身為皇家銀錢使的安康公主交換了月例。
相比起其他被削減了月例的人來說,清舒殿的日子如今應(yīng)該是最好過的。
不然的話,也不至于對新的月例嚴格保密,沒有對外泄露分毫。
每每有人跟他們打聽新的月例到底多少,三兄妹都是諱莫如深,只是露出神秘莫測的笑容,讓大家盡情想象。
可大皇子他們越是這樣,大家就越是好奇。
有的人甚至越發(fā)確信安康公主之前給自己開了天價月例,背后非議不斷,試圖帶起讓安康公主卸任皇家銀錢使的節(jié)奏,只不過一直沒掀起太大的風浪。
明眼人都很清楚,短時間內(nèi)想讓安康公主把皇家銀錢使的身份卸下來根本不可能,除非是出現(xiàn)重大的失誤。
可問題是,不少人都已經(jīng)打聽到,安康公主以皇家銀錢使的身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他們這些皇宮貴人的手頭雖然變緊了,但皇家私庫卻是在安康公主上任之后翻了好幾番。
朝堂之上,有人細究起了先遣軍出征的開支,試圖讓永元帝清醒過來,盡早結(jié)束和大漠的沖突。
結(jié)果永元帝大手一揮,隨便露了點皇家私庫的底氣,順便把功勞全都推到了安康公主的頭上。
把安康公主樹立成了為君分憂的正面典型,以此來批判那些自備戰(zhàn)起就不斷拖后腿的一眾文官。
永元帝和勛貴們唱雙簧,在朝堂上給文官們埋汰的無地自容,都不如十二歲的安康公主有能力。
再借著內(nèi)務(wù)府在民間一鼓動,文官們的威信大受損失,尤其是幾個自詡文官領(lǐng)袖的老臉,更是一點沒留情面的狠抽,一個個都成了安康公主的踏腳石。
安康公主之前一直名聲不顯,存在感極弱,最近一年也就是在宮里有了些認知度。
現(xiàn)在好了,經(jīng)此一事,京城里的百姓們也記住了安康公主的名字。
甚至以安康公主為典型,去批判那些尸位素餐之輩。
三小只知道這事兒,還是因為小翠送來的報告。
小翠自發(fā)的在西市將安康公主以前做過的好事也跟著散布了出去。
她這個親歷者就是最好的講述人。
小翠先從自己和爺爺被安康公主救下開始,一直說到安康公主懲治長安知縣,將他罷官流放。
隨著民間的節(jié)奏越來越大,安康公主在民間倒是樹立起了一個不錯的形象。
越來越多關(guān)于安康公主的各種事跡在街頭巷尾流傳。
有人說,紅巾隊就是安康公主建立。
還有人說,安康公主是制造金鵬王朝騙局的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