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蕭靜此言一出,頓時令方岳詩詞化境無法再化用周轉(zhuǎn)她的文華浩然氣。
雙方如此一加一減,實力境界差距頓時有重新彰顯態(tài)勢。
但蕭靜剛剛有心幾劍斬開條道路,劍氣竟仍然不振。
反過來方岳的詩詞化境文華氣重新高漲。
蕭靜初時還以為自己看走眼,對面這個方家子不是九重天四層而是跟她一樣的九重天五層境界。
儒家詠誦一脈九重天三層,稱超然物外。
詩詞化境主人得由實入虛之能,身與魂合,尋常有形有質(zhì)兵刃難傷,同時有拖拽攝拿對手神魂入自家化境的可能。
九重天四層,平天下五化第四化,稱故國神游。
化境主人可以在自己所營造的多個詩詞化境中轉(zhuǎn)移替換,令敵人攻擊不易。
正因為如此,蕭靜自忖短時間內(nèi)不足以拿下方岳,故而無心與之多糾纏,只希望能盡快突圍。
更何況修成故國神游者,能長時間留存自己的詩詞化境,在自身神魂入滅后,雖然回就此失去肉身,但神魂有望重生于化境中。
這也是儒家?guī)酌}修行者在立地成圣前唯一可以假死重生的特例。
而詠誦一脈九重天五層,平天下第五化,稱神化攸同,詩詞化境進一步完善,不止虛幻神魂靈體,連現(xiàn)實天地中有形有質(zhì)的實體,也開始也可以被引入化境中。
而平天下五化圓滿所得之神妙,則稱為天地與立,神化攸同。
至此,詩詞化境可以反過來干涉影響現(xiàn)實世界,在化境中發(fā)生之事,可能變假為真影響真實天地,甚至取代有限范圍內(nèi)的真實天地,從而達到平天下之能。
到這個地步,修士依化境,自然可以對抗儒家經(jīng)學平天下五經(jīng)圓滿大儒“春秋”的微言大義。
但眼下,方岳確實還是九重天四層境界的詠誦一脈大儒,尚未平天下五化圓滿。
只是他乃天縱之才,早早便在默誦“畢竟幾人得真鹿,不知終日夢為魚”之句。
文華才氣與詩詞化境不斷積累下,令他赫然在當前境界,便現(xiàn)出幾分虛幻化境動搖真實世界的奧妙,仿佛提前參悟神化攸同天地與立之能。
蕭靜修得五經(jīng)之中“易”的奧妙,很快察覺其中變化。
換了其他時候,她有心同方岳仔細較量切磋一番,但現(xiàn)在她更不想跟方岳繼續(xù)糾纏。
她神魂先前被張海鵬擊傷,當前已經(jīng)有進一步惡化跡象。
長時間纏斗下去,如果一著不慎被對手的詩詞化境將神魂攝入其中,那就徹底沒有脫身機會。
故而蕭靜此刻拼著挨方岳詩詞所化雷電攻擊,也決心先突圍闖關(guān)。
風雷不停激蕩,幫她擋住大量攻擊,但仍有大量落雷劈下。
蕭靜咬牙堅持,模樣雖狼狽,但她在“易”的預(yù)判下,成功同浩蕩長河擦身而過,沒有被卷入其中,然后立馬就要化風飛遁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