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那幾張清晰的、記錄著平安縣棉紡廠工地施工現(xiàn)場的照片,如同無可辯駁的證據(jù),在所有評委和參賽者手中傳遞。
照片上的內容,比任何雄辯的語言都更具力量。它清晰地表明,當林博文還在將“預制板技術”作為一個革命性的概念在圖紙上推演時,顧建業(yè),已經(jīng)將它變成了一個成熟的、可大規(guī)模復制的現(xiàn)實。
兩者在技術實踐層面上的差距,已然不是一個維度。
林博文呆立在原地,面無人色。他引以為傲的王牌,在對方面前,變成了一個拙劣的笑話。他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投來的、混雜著震驚、同情與嘲弄的目光,只覺得天旋地轉。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那位年長的老工程師。
他放下照片,走到顧建業(yè)的展板前,拿起那份關于社會學調查的報告,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顫抖。
“我想問一個問題,顧建業(yè)同志?!崩瞎こ處熣f道,“你的設計里,為什么要把北側的儲藏室,設計成半地下式的結構?”
這是一個非常細節(jié)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
顧建業(yè)回答:“根據(jù)調查,紅旗溝村民有儲存大量過冬蔬菜的習慣。半地下式結構,可以利用土壤的天然恒溫性,形成一個無需任何能耗的天然冷庫,大大延長蔬菜的保鮮期。同時,挖出的土方,可以直接用于制作改良土坯,實現(xiàn)材料的內部循環(huán),降低成本?!?/p>
老工程師聽完,點了點頭,又拿起另一份報告。
“那么,你設計的庭院,為什么不像李志凡同志那樣追求美觀,反而預留了大面積的硬化地面,和帶有頂棚的檐廊?”
顧建業(yè)回答:“因為我們的庭院,首先要滿足生產(chǎn)和生活的需要。硬化地面,是為了方便晾曬糧食和農(nóng)具停放。帶頂棚的檐廊,則是為了滿足村民在雨雪天氣里,進行一些簡單的農(nóng)活加工的需求。美觀,必須建立在實用的基礎之上?!?/p>
老工程師沒有再問下去。
他轉過身,面向所有的評委和觀眾,緩緩地、一字一頓地說道:
“現(xiàn)在,我明白了這個方案的真正核心。”
“它設計的,不是一棟房子?!?/p>
“它設計的,是一種根植于土地,服務于人民的生活本身?!?/p>
“它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尺寸,都源于對使用者最深刻的洞察和最真切的人文關懷。它的技術,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用最低的成本,解決最實際的問題?!?/p>
“這,才是‘新農(nóng)村住宅設計’的根本。這,才是我們所有建筑設計師,應該追求的道?!?/p>
老工程師的話,擲地有聲。
最終的評選結果,再無任何懸念。
在評委們幾乎是全票通過的決議下,“117號方案——向陽而生”,獲得了本屆競賽的唯一一個特等獎。
林博文的“預制板”方案和李志凡的“藝術庭院”方案,并列二等獎。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是一種出于平衡和照顧省設計院顏面的結果。
當省領導親自將那塊刻著“特等獎”的沉甸甸的獎牌,交到顧建業(yè)手中時,臺下,爆發(fā)出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
這一次,掌聲不再僅僅是出于禮貌或對權威的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