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蘇念麟朝那處望去,只見身著藕粉色短襖的少女從一側(cè)跑上臺,甫一站定,臺后走出一名身著絳藍色棉袍的中年人,手中舉著三根細長木棍,朝上望去,木棍的一頭各頂一只瓷盤。
瞧到此處,蘇念麟心中了然,“大約是快到元日,這德勝樓的東家請了雜耍班子前來表演,宛宛可要去瞧瞧,正好我也有些餓了?!?/p>
話音剛落,江妤便瞧見臺上的少女,接過那中年人手中的木棍,不消片刻那木棍頂端的瓷盤便開始轉(zhuǎn)動,臺下圍觀的眾人頓時發(fā)出陣陣叫好聲。
瞧著那少女不停地做著些難度頗大的動作,手中的瓷盤依然穩(wěn)穩(wěn)在木棍之上不停轉(zhuǎn)動,江妤萬分驚訝,飛快轉(zhuǎn)頭,哪知蘇念麟正貼在自己耳邊,不留神嘴唇輕觸他的臉龐。
唇間傳來微涼的觸感,江妤頓時一驚,呆在原地,愣愣地望著蘇念麟,眸中含著一抹水光,瞧得蘇念麟心中微動,目光注視著江妤嫣紅的唇瓣,呼吸逐漸放輕,仿佛怕驚了江妤。
就在兩人雙唇觸碰之際,樓下響起急促的鼓點聲,將二人驚醒,江妤瞧著蘇念麟近在咫尺的俊臉,頓時滿臉通紅,想從他的懷中退出,可自己如今身在屋檐之上,頓時飛快埋首蘇念麟懷中。
他垂眸望著懷中少女,她整個人都藏在斗篷之中,見此蘇念麟不由發(fā)出一聲輕笑,隨即帶著她從屋檐上落下。
抬手探入斗篷中,溫熱的手掌尋到江妤的手,從她指縫擠入,與她十指相扣,牽著她擠過人群,往德勝樓走去,人海穿行,大約過了半盞茶的時間,兩人終是立在德勝樓門前。
門口迎賓的小二瞧見二人飛快迎了上來,“二位貴客許久未來,可還是老樣子,二樓雅座?”
蘇念麟眸光落在江妤身上,瞧著她圓潤的眸子一瞬不瞬地盯著那不遠處的雜耍臺子,暗自好笑,“二樓哪個位置瞧那雜耍比較清晰?”
“您隨我來,剛巧那桌的客人剛走?!甭勓裕《抗鈷哌^江妤,心中了然,當即面上堆滿笑容沖著蘇念麟道。
引著二人往樓上走去,不多時便將二人帶到臨窗的座位,“二位貴客,此處便是觀賞雜耍的最佳位置,您二位瞧瞧,要上些什么菜?”
聞言,蘇念麟側(cè)頭望向江妤,剛要問她要吃些什么,哪知她剛落座便扒著窗戶朝樓下望去,果然如那小二所言,那雜耍臺子正對著這窗子。
瞧著她看入神的模樣,蘇念麟搖了搖頭,隨意點了幾樣江妤愛吃的菜便招呼小二離開。
他隨手取過桌上的茶壺,倒了一杯熱茶放到江妤手邊。
【作者有話要說】
“耍牙”是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主要流行于浙江省寧??h,是寧海平調(diào)表演中的一種特殊技藝。這種藝術形式被廣泛認為是東方的“變臉”藝術,與川劇中的“變臉”并稱為“西臉東牙”。
“耍牙”的表演者通常需要將多達十顆的野豬獠牙含在口中,通過舌頭、牙齒和氣流的輔助,使牙齒在口中進行快速彈吐、刺進鼻孔、上下左右歙動等動作。在進行這些動作的同時,表演者還需要保持唱、做、念、打等傳統(tǒng)戲曲表演形式,因此對表演者的技巧和口腔控制能力要求極高。
“耍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由寧海地區(qū)的藝人獨創(chuàng),逐漸發(fā)展成為寧海平調(diào)的一種標志性表演特技。它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發(fā)展,從原來的六顆牙發(fā)展到現(xiàn)在最多可達十顆牙的表演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寧海平調(diào)的藝術表現(xiàn)力。
此外,“耍牙”不僅是一種表演技藝,也是一種文化傳承。2006年,“寧海平調(diào)·耍牙”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顯示了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價值。
以上科普來自百度
小情侶的小把戲
不多時,
小二便端著吃食從樓下趕來,東坡肉的香味撲鼻而來,江妤聞著香味不舍的從窗外收回視線。
只見那瓷白的碗中盛著一塊色如瑪瑙,
紅的透亮的東坡肉,瞧著肥瘦相間,熱氣騰騰。江妤目光隨著那小二的動作,
不停轉(zhuǎn)動。
蘇念麟瞧著她這般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