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shí)光飛逝,轉(zhuǎn)眼又是兩個(gè)月。
李霽上任大理寺卿之后,“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火把還是舊日的。
大理寺那些短則半年,長則十年前的案件,全部都被他翻出來重審。
沒有意外,這些案件的矛頭,全部對準(zhǔn)了在朝為官的世家權(quán)貴們。
一開始,沒人太當(dāng)一回事,畢竟那舊日的案件,要重審,除非是發(fā)現(xiàn)什么新的重大的人證、物證,否則基本沒有翻案的可能。
那么多年的事情,該處理干凈的,早就處理干凈了。
他們完全不信李霽能拿出新的證據(jù)。
偏偏李霽還真能。
自李彥成登基以來,李霽明面上只是個(gè)“游手好閑”,只顧玩樂的王爺。
實(shí)際上,這些年一直是李彥成授意,讓他“清君側(cè)、肅朝野”,他早就收集了很多世家大臣犯事的證據(jù)。
雖然可能這些證據(jù)與那些“舊案”無關(guān),但卻可以利用這些“新事”,讓那些心虛的人供出舊案。
是以,也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他本就想清理這些大昭的蛀蟲,如今得了李彥成的授意,那是名正言順了。
第一起案件發(fā)生時(shí),有人不滿,但也沒覺得有多不可控。
那些大臣們以為,有又是一個(gè)“張文柏”罷了。
直到第二起、第三起、第四起……
無數(shù)的案件被推翻重審。
一個(gè)、兩個(gè)、三個(gè)“張文柏”入了獄。
整個(gè)汴京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六月初,國公府的門檻都快被邁斷了。
天天都有新的面孔,天天都有哀嚎聲。
“國公爺可要為下官做主??!”
“我們都是替國公爺辦事,國公爺難道要對我們見死不救嗎?”
“這可如何是好,這分明是想要我們的命?。 ?/p>
……
……
一開始,許清都是和善地安撫。
他是世家之首,自然要庇護(hù)他們。
可架不住,這些犯事的大臣,真被李霽“掀了底”,甚至有被李霽用了手段后,自己認(rèn)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