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暫時解決,舒青檸讓兩個孩子來給祖母見禮,孩子聽話懂事,雖然不是裴御親生,但好歹是讓他后繼有人了。
虞氏露出笑容,連忙讓婆子給倆孩子拿好吃的點心。
舒青檸等她情緒平穩(wěn)些,才開口說了正事,“母親,之前喪事,京中各家都做了路祭,現(xiàn)在事了,兒媳想著給他們送些禮,以示感謝?!?/p>
以前她也見過京中設(shè)路祭的,祖母說過,人心雖然莫測,但別人釋放好意的時候,要適度接下,不可寒了人心,自斷后路。
虞氏本就傷心欲絕,也沒有想到這一層,聽她一說,才反應(yīng)過來,“你瞧我,怎么把這么大的事兒忘了呢,的確應(yīng)當感謝?!?/p>
“大嫂,京中我熟悉,這事不如交給我來做,大娘子要教導兩個孩兒,恐難以脫身?!迸岬肋h開口。
虞氏看向舒青檸,等著看她如何破解。
“母親,阿業(yè)和言之已經(jīng)八歲,很是乖巧,兒媳對此根本不用太過操心,而且兒媳想將他們送去麓山書院入學,屆時兒媳更是沒有什么事情了,這種小事就不必勞煩二叔了?!?/p>
虞氏一聽麓山書院,有些驚詫,“現(xiàn)在并非入學時節(jié),麓山書院那邊怎會受理?怕是只能先在族中學堂學著,等麓山書院通告可以入學再去試試?”
麓山書院是文學大家李夫子所建,不受朝堂管控,卻能在每次的春闈之中拔得頭籌。
李夫子最是不喜用權(quán)勢錢財通融之人,所以每年都需等麓山書院通告,屆時學子前去,經(jīng)過書院考較后擇優(yōu)錄取。
京中能入麓山書院之人并不多,所以聽到麓山書院,幾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驚詫。
舒青檸知道麓山書院難進,但她有法子。
“兒媳年幼時曾聽祖母與太妃娘娘交談時提起過李夫子,說是有些私交,兒媳先去信給祖母詢問一二,再做打算也不遲?!?/p>
聽到這話,虞氏連連點頭,“你祖母和太妃娘娘交好多年,我也早有耳聞,若是此事能成,那還真是大好事一件,阿業(yè)和言之也能有個光明的未來。”
麓山書院是天下學子心中的最高學府,一只腳進入麓山書院,就代表著離成為天子門生只有一步之遙了。
二房的想要將送禮這樣拉攏人心的好事?lián)屵^去,她僅用麓山書院幾個字便讓虞氏拍板決定,讓她負責這次的送禮。
也算是在喪事過后沒有讓虞氏將自己淡忘。
二房的沒有撈到好處,心里雖然不忿,但好在裴沐是出來了,也算是達到了最初的目的。
二房的率先離開,人一走,虞氏沒有隱瞞情緒的表現(xiàn)出對二房的不滿。
“本以為都是一母同出,能在家中事務(wù)上上心些,沒想到這尸骨未寒呢,就開始各做打算了,簡直讓人心寒?!?/p>
“母親,人心隔肚皮,既然知道他們沒用真心相待,咱們也不可期著盼著。”
對于這一點,她甚是感同身受,也很能理解虞氏在唯一兒子離開后的那種無助感。
和虞氏坐了一小會兒,見她眉目之間盡是倦怠,她便帶著孩子離開,讓她能早些休息。
隨后便和陪嫁而來的吳婆婆一同商議送禮之事。
吳婆婆是祖母身邊的人,因祖母擔心這偌大的侯府她一個剛出閣的姑娘無法掌控,便讓吳婆婆跟著過來,萬事也有個商議之處。
京中擺路祭的,不乏權(quán)貴,她也不去深究這群人是否真心,既然是要感謝,那這謝禮自然不可厚此薄彼,不然這個度若是掌控不好,恐怕會被人詬病,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