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見妹妹窘迫,忙打圓場:“父皇,此事四妹確有不當(dāng),但兒臣身為長兄,未能約束好二弟與四妹,致使錦衣衛(wèi)錯拿忠良,難辭其咎。兒臣愿代四妹領(lǐng)罰!”
朱棣對兒子嚴(yán)苛,對女兒卻總狠不下心。見小女兒泫然欲泣的模樣,心中不免疼惜??缮頌榈弁?,又不能明著偏袒。權(quán)衡之下,他沉下臉對女兒道:“你冒犯的是李子城,非是朕!此事既因你而起,難道真要你大哥替你受過?”
咸陽郡主雖有些任性,心思卻玲瓏,立刻聽出父皇話中之意,連忙轉(zhuǎn)向李子城,聲音清晰了些:“李公子,請您原諒!”
李子城雖兩世為人,終究年輕氣盛。先前被郡主冤枉,心中確有不忿。此刻見一個嬌貴少女如此窘迫認(rèn)錯,心頭那點惱怒也化作了些許憐意。況且陛下已遞了臺階,他豈能不識趣?
見郡主真要屈身下拜,李子城連忙側(cè)身避開,拱手道:“郡主言重了!郡主金枝玉葉,貼身之物忽落于陌生男子之手,心生惱怒亦是人之常情?!?/p>
“學(xué)生若因此斤斤計較,反倒顯得心胸狹隘了?!?/p>
這番話,既全了郡主顏面,又給了朱棣臺階。朱棣臉上終于露出笑容。
咸陽郡主如蒙大赦,暗暗松了口氣。朱高熾也向李子城投去感激的一瞥——若他執(zhí)意不肯原諒,自己與妹妹今日怕難逃責(zé)罰。
朱棣面帶笑意,目光在李子城與咸陽郡主身上打了個轉(zhuǎn),忽然向李子城拋出一個令人猝不及防的問題:“子城,你……可曾婚配?”
李子城被這突兀一問驚得險些嗆住,定了定神,站直身子盡量平靜地回道:“回陛下,學(xué)生……此前一心向?qū)W,從未思及婚配之事?!?/p>
“哦?”朱棣追問,“那你家中父母,也未替你張羅?”
“家父乃大理寺一介胥吏,公務(wù)纏身,無暇顧及?!?/p>
李子城頓了頓,聲音微沉,“家母……早年間因病故去。如今家中,唯余學(xué)生與家父相依為命。”
聽到李子城的講述,朱棣眼中掠過一絲動容:“朕竟不知你身世如此坎坷,過去對你是知之甚少啊!”
“殿下言重了。學(xué)生雖失慈母,但早已立下誓言:視大明江山如父,待天下萬民如母。若能將一身所學(xué)盡獻家國,學(xué)生死而無憾!”李子城這番話雖似場面言語,卻因情真意切,顯得格外誠懇。
此言一出,朱棣、朱高熾與咸陽郡主三人神情各異。
朱棣雙眼微瞇,似在思量,望向李子城的目光里,不覺添了幾分贊許。朱高熾身軀微震,看向李子城的眼神滿是激賞。至于咸陽郡主,她眼中的輕蔑早已消散,此刻只剩下欽佩與仰慕。
李子城的對答,更堅定了朱棣心中某個念頭。他笑著對李子城道:“你還年輕,尚未成家,朕的女兒咸陽也是如此?!?/p>
“眼下你們年紀(jì)正好相配,不妨多些往來,彼此熟悉熟悉。一來可增進情誼,二來也讓咸陽在翰林院受些文墨熏陶,改改從前那任性妄為、不知禮數(shù)的脾性!”
咸陽郡主聽出父皇話中深意,臉頰頓時飛紅。
李子城心頭一震,暗想果然猜中了。朱棣雖未明言賜婚,話里話外卻分明有意撮合他與郡主??粗剃柲菐еB(tài)的模樣,李子城心中卻是七上八下。
誰人不知朱家皇族鐵血威名?做大明的駙馬,可是件極險之事。他穿越至此,原想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可不愿落得個像歐陽倫那樣,被皇帝逼得在祖廟自刎的下場!
然而朱棣金口已開,他豈敢推辭?無奈之下,李子城只得躬身應(yīng)道:“學(xué)生遵命?!?/p>
“嗯,詔獄一事,到此為止。老大,朕不是命你去翰林院送書么?你正好借機探望下方大學(xué)士,順便告知他,李子城已在宮中,由御醫(yī)診治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