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后,李鈺從家里拿了十文錢,沒有告訴他娘,而是準備一個人偷偷去縣城。
上一次他讓周氏帶他去縣城。
第二天周氏便被張氏罵了個狗血淋頭,張氏還是心疼兒子的,見到李守禮一個人在地里干活,周氏到晚上才出現(xiàn),氣不打一處來。
李鈺不干活,她可以睜只眼閉只眼,這已經(jīng)是張氏能做到的最大程度,你周氏居然也偷懶,簡直豈有此理!
不要以為你兒子會背三百千,我就不會罵你!
周氏也不敢辯駁,只能受著,不能將兒子賣手稿的事說出去,否則掙來的錢就要上交了。
李守禮想要替周氏說兩句,結(jié)果張氏將他一起罵。
爹娘都被罵,李鈺也就不敢說話了。
充分見識到了農(nóng)村老婦的戰(zhàn)斗力,他如果幫腔,恐怕連他也會一起罵,到時候祖母在氣頭上,萬一又讓他干活怎么辦。
因此只能同情爹娘。
大娘王氏看熱鬧,她會繡東西,因此不用下地干活,聽到張氏罵三房,心里很痛快。
這半年時間,她都提心吊膽,生怕李鈺再鬧出些什么事情,好在除了那日背了千字文后,李鈺也沒有什么動靜。
加上張氏對李瑞還是和往常一樣偏愛,王氏就放了心。
這個家還是要供著她兒子讀書!
二房兩口子見張氏發(fā)脾氣,也不敢去勸,只能用同情的眼光看著三房。
在這個家里,張氏就是絕對的權(quán)威,孝道在古代是被絕對推崇的,誰要是不孝,那就要被戳脊梁骨,一輩子都抬不起頭,甚至連科舉都沒資格參加。
為了不讓母親再挨罵,李鈺打算這次一個人去,將寫好的話本帶上,李鈺趁著家里人沒注意跑到了村口,恰好有牛車經(jīng)過,李鈺上車。
趕車的老李頭有些詫異“鈺哥兒,你一個人去縣城?”
“對啊。”
“你這么小不怕嗎?”
“有什么好怕的,我大哥在清風書院讀書,我大伯在墨軒齋上工,我在縣城是有人的?!?/p>
老李頭笑了起來,這個娃娃倒是有趣。
村里其他小孩要去縣城,都是大人帶著,鈺哥兒卻敢一人去縣城,這孩子有些不一般啊。
不多時,牛車便到了縣城,李鈺跳下牛車,拍了拍屁股上的灰,背著裝有手稿的紙往松林齋而去。
……
松林齋。
方清拿著他謄抄的西游記再次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