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說得這么豪氣萬丈,李浪自然沒有異議。
一行人在院子里休整了十來分鐘,整理了一下裝備,帶上干糧和水壺。
旋即,在母猞猁的帶路下,往院子外走。
“這大山貓還能領路?”看到在隊伍前面帶隊的成年猞猁,張衛(wèi)國奇道。
十萬大山,林子茂密,哪怕有經(jīng)驗的老獵戶,在山里轉幾圈,一個沒注意,也很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
獵人一旦在山里迷路了,那就跟等死沒區(qū)別了。
隨身攜帶的干糧,也就撐兩三天,干糧吃完了,沒吃的倒無所謂,山里頭有野獸,打幾頭就是了,獵人進山都會隨身攜帶著火柴。
但沒水那可不行啊,人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喝水。
不喝水,時間長了,身體一旦脫水,那遲早要撐不下去。
獵人們進山,一旦迷路,最怕的不是干糧吃完了,而是沒水!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獵戶進山會牽頭獵犬了。
獵犬鼻子靈,進山會留下尿液氣味,要是運氣不好,迷路了,那就能順著上山時沿路留下的氣味下山。
就跟老馬識途一樣,不管在哪兒迷路,都能找到下山的路。
但眼前這頭成年猞猁竟然也認得路,這倒是讓張衛(wèi)國一行人連連吃驚了。
李浪隨口道:“猞猁的鼻子在山里頭比黑龍白龍還好使,認得路這有什么可奇怪的?”
李浪倒是不那么吃驚。
主要是,母猞猁他見過好幾回了,每次,母猞猁都會準確無誤地下山進村,在幾十間木屋中,找到他家。
顯然,母猞猁也是能認路的,要不就是靠小猞猁的叫聲,要不就是靠氣味來分辨。
反正,對母猞猁來說,下山進村找到自己幼崽不是什么難事。
幼崽都能找到,那公猞猁自然也不是問題。
踏實跟在母猞猁身后進山就是了。
“兔崽子,你少說幾句,都這么大人了,還不如你小浪哥穩(wěn)重,這是山里頭的野獸,認得路有什么好奇怪的?”張營長瞪了孫子一眼,沒好氣罵道。
被爺爺呵斥了一通,張衛(wèi)國吐吐舌頭,也就修起了閉口禪。
張大彪盯著走在隊伍前頭的母獸,對趙鐵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