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天過去,西山上的新窯也在眾人驚奇的目光中,逐漸露出了它的全貌。
它很高,比尋常的炭窯高出一倍有余。窯身線條筆直,用黃泥抹平的表面在陽光下泛著土黃色的光澤。最讓軍戶們看不懂的,是那些被李睿精心設(shè)計過的風道和煙囪,它們分布在窯身的各處,顯得很特別。
第四天清晨,當最后一塊窯頂石被安放妥當,李睿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成了!”
圍在周圍的漢子們發(fā)出一陣歡呼。雖然他們還不明白這東西到底有什么用,但這幾天齊心協(xié)力建造起來的大家伙,讓他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大人,這窯是建好了,可咱們的木頭還沒砍呢?!蓖趵先粗舛d禿的四周,又開始犯愁。
“誰說沒有?”李睿指了指山坡上那些無人問津的低矮灌木和歪脖子老樹,“去,把這些東西,連根帶枝,全都給我砍回來!”
眾人一愣。
“大人,這些……這些都是雜木,燒起來煙大,根本出不了好炭。”一個燒過炭的老軍戶忍不住說道,“好炭,都得用上好的硬木才行?!?/p>
“那是以前?!崩铑E牧伺纳砬暗母G,“在我這個窯里,就算是雜木,也能燒出好東西!”
將信將疑的漢子們立刻行動起來。半天功夫,山坡上那些礙眼的雜木就被清理得干干凈凈,堆成了小山。
接下來,就是最關(guān)鍵的裝窯。
李睿親自指揮,將砍回來的木材按照大小、干濕程度,分門別類,以一種特殊的、疏密有致的方式,層層疊疊地碼入窯中。這種裝填方法,保證了窯內(nèi)空氣的流通。
一切準備就緒,已是黃昏。
所有人都圍在窯前,屏住了呼吸。他們知道,關(guān)鍵的時刻就要到了。
李睿手持火把,表情嚴肅。他沒有直接從底部的添柴口點火,而是走到了窯的中部,打開了一個小小的火門。
“點火!”
他將火把伸了進去。
“呼——”
一股氣流被瞬間吸入,窯內(nèi)發(fā)出一聲沉悶的聲響。火焰迅速燃起,但奇怪的是,窯頂?shù)臒焽璨]有冒出滾滾濃煙,只有一股淡淡的青煙升起,很快便消散在風中。
“這就著了?”眾人面面相覷。尋常炭窯點火,那可是濃煙滾滾,熏得人睜不開眼。
李睿沒有理會他們的驚訝,他全神貫注地觀察著每個風口的氣流變化,時不時地用濕泥堵住一個,又或者打開另一個。他在精確地控制著窯內(nèi)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