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正獨自看書,偌大后院只余師徒二人。
李子城拿著掃帚打掃落葉,卻有些心不在焉。
方孝孺抬眼問道:“怎么,嫌這書院日子清苦了?”
李子城忙搖頭笑道:“能侍奉老師左右,又有這滿院書卷可讀,學生怎會嫌苦?”
方孝孺放下書卷:“就算你真覺得悶,怕也待不久了。朱棣一旦用了你的登基詔書,你便是天下士林矚目的新秀。屆時他定會授你官職,召你入朝。這翰林院……怕是你幾十年后方能歸來的地方了?!?/p>
他宦海沉浮過,深知其中門道。
李子城輕嘆:“眼下事還未定呢,老師言之過早。學生只憂心,這詔書…怕要連累老師了。”
“福禍相依,憂心也是枉然。不如專心掃你的地,瞧這落葉,都飄到為師身上了……”
登基詔書遞上去后,便再無半點回音。
李子城在焦灼中捱過了好幾日。這日清晨,鄭和帶著幾個小太監(jiān)忽然出現(xiàn)在翰林院。
一見鄭和,李子城的心猛地一揪。
他原以為是詔書觸怒新君,派人來拿他問罪。沒曾想,鄭和臉上堆著笑,上前便拱手:
“李公子,給您報喜來了!”
李子城滿眼疑惑:“喜?何喜之有?”
“陛下已欽定,就用您親筆所擬的詔書!登基大典,定在三天后!”鄭和說著,朝身后示意。兩個小太監(jiān)立刻捧著托盤上前,上面是兩套嶄新的華服:
“這是陛下特意吩咐為二位趕制的禮服。您起草詔書,功不可沒。陛下盼著您和方大學士,三日后都能親臨奉天殿觀禮。屆時四方藩王、萬國使節(jié)齊聚,陛下也好當庭酬功封賞?!?/p>
這消息如同定心丸,讓李子城懸著的心終于落回實處。
可看著眼前的兩套禮服,他心頭又涌上為難。
老師方孝孺的脾性,他最清楚??狭粼诤擦衷?,已是看在他這弟子的薄面上。如今要他去觀朱棣登基,無異于癡人說夢。
鄭和似乎看穿他的心思,微笑道:“李公子不必為難。陛下早有明言,方大學士若不愿赴會,絕不強求?!?/p>
“陛下如此體諒,在下感激不盡!”李子城接過屬于自己的那套禮服,“三日后,學生定當準時赴會。至于家?guī)煛赀~喜靜,那等盛大場面,還是不去驚擾的好?!?/p>
鄭和點頭表示了然,交付了禮服便匆匆離去。
李子城雖未主動向方孝孺提及此事,但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不到半日,翰林院上下便已傳遍。
新帝登基,舉國同慶,連編修《永樂大典》的緊要差事也停了幾天。
入夜,偌大的翰林院,只剩李子城與方孝孺師徒二人相對。
方孝孺坐在院中搖椅上,手中握著一卷書,眼神卻飄向遠處,不知在想什么。
李子城不忍老師獨坐,奉了盞熱茶過去:“老師,喝口茶吧?!?/p>
“嗯?!狈叫⑷鎽?yīng)了一聲,目光落回弟子身上,“子城,朱棣……終究是要登基了?!?/p>
“是,老師。旨意已頒,三日后在奉天大殿行登基禮?!?/p>
方孝孺長長嘆息一聲:“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我本該追隨先帝于九泉,如今卻茍活于此,侍奉新主……建文帝在天之靈,不知會否怨恨我這老朽?”
“老師,外間雖傳建文皇帝于宮中自焚,但其中或有隱情。況且您對先帝忠心耿耿,天地可表。即便……即便先帝真已龍馭歸天,也絕不會責怪您分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