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從出租車里走下,不禁眉頭緊鎖。
短短十幾公里的路程,車費竟然高達五十多塊錢,這確實讓他有些意外。
林凡心里暗自感嘆:“港島的出租車,果然名不虛傳,貴得讓人咋舌。”
要知道港島出租車不僅僅只是一種普通的交通工具,它的牌照其實成了奢侈品一般的存在。
港島的出租車司機,他們被譽為鐵飯碗高收入,一個車牌的價格更是讓人咋舌。林凡曾在網(wǎng)上看過,那些紅色出租車“紅艇”牌照,在港島金融危機時期依然能穩(wěn)穩(wěn)地守住320萬一個的價格。
而在2013年,出租車牌照的拍賣價更是飆升到了766萬的歷史最高峰。
這些出租車牌照的持有者,擁有著永久的營業(yè)權(quán)。
只要他們愿意,便可以一輩子干著出租車司機的活。對于他們來說,車開壞了換一臺車就行,牌照則是一種傳承和資產(chǎn)的信仰。
在港島,出租車是由車主自己擁有的。
要想成為車主,必須擁有配套的出租車牌照,并購買一輛豐田皇冠作為出租車。
市區(qū)的出租車,通常都是那熟悉的紅色豐田也被人成為“紅雞”。
一些出租車車主選擇自己駕駛出租車,他們享受著與乘客交流,勤奮工作賺錢。
而另一些車主則選擇將車租給司機收車租,這樣他們就可以輕松地賺取車租的收入。
更有一些擁有多個牌照的人,他們干脆自己開了出租車車行,聘請職業(yè)經(jīng)紀人全權(quán)打理出租車業(yè)務,自己則靜坐家中收租,享受悠閑的生活。
林凡看著離開的紅雞,思緒飄遠,回想起了港島出租車行業(yè)的歷史變遷。
他記得,港島當局每年都會放出一定數(shù)量的出租車牌照,這個制度始于1964年,那時起便改以招標方式公開拍賣,競投者不再局限于出租車公司,只要你有錢就能參與拍賣競標。
到了80年代初,出租車數(shù)量更是迅猛增長,突破了輛大關(guān)。
然而,隨著出租車數(shù)量的激增,港島當局開始意識到對出租車數(shù)量進行控制的必要性。
于是,市區(qū)出租車“紅雞”的數(shù)量被嚴格控制在多部,新界的綠色出租車“草蜢”數(shù)量限制在2838部,而藍色的大嶼山出租車“藍的”則僅有50部。
這個數(shù)字在后來的十幾年里幾乎未曾有過大的變動。
林凡深知,出租車牌照的稀缺性使得其價格水漲船高,成為了港島的一大財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