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倉保夫猶豫著問道:“你是怎么確定受害者的年齡介于22-28?”
“當然是蒙的?!敝T葛誕想也不想的回道。
“誒?”
這下倒是輪到神倉保夫懵了,那么自信滿滿的話,原來是蒙的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是八年前的案件,當前知道的受害者又只有糀谷雪子,甚至連唯一線索紅色的金魚,都是小到連警察都懶得取證的信息?!?/p>
說實話,如果不是系統(tǒng)任務顯示為大型犯罪,諸葛誕也絕不會把這當成連環(huán)殺人案來查。
“在相關線索少之又少的情況下,只能進行合理的假想調查,包括受害者全是女性也是這樣。”諸葛誕說道。
他感慨道:“或許憑借假設很難真的找到線索,但如果連想都不敢想,不去做的話,就更不可能找到真相了,不是嗎?”
話說到這份上,神倉保夫還能說些什么,何況他的心里也已經愿意幫這個忙了,只見他假意猶豫一會兒后,同意道。
“好吧,我可以幫你們登陸資料庫,不過這事你們可別說出去,而且我老了,也沒那個精力幫你們一起找,這1萬具遺體信息,只能你們自己去看?!?/p>
“沒問題,您老只管品茶休息就成?!敝T葛誕笑道。
有了神倉院長的支持,順利的登陸資料庫后,諸葛首先確認的就是糀谷雪子的身份信息。
8年前的糀谷雪子是24歲,假想她是第一位受害者,且年齡最小的話,這八年內如果那位連續(xù)殺人犯一直在犯案,搜索的女性遺體,年齡就要在24至32之間。
經過年齡性別篩選,遺體的數量銳減大半,只余30多萬,這個數量依舊驚人。
但在依照遺體特征紅色的金魚來看,刻意留下這種標記的犯人,無疑是把人當做獵物,把西武藏野市區(qū)當成了獵場。
狩獵者因為無法迅速適應新的環(huán)境,為了避免被“餓死”,往往是不會離開獵場太遠的。
在這條狩獵準則下,作案地點精確至西武藏野市區(qū)及周邊后,符合條件的遺體數量直接降至1萬多。
最后在點出其中未結案的數量,就只剩下1000多條。
“數量比我想象的要少啊?!?/p>
諸葛誕有些失望,這本來就是以假設為前提所做的調查,完全是在賭運氣,數量越多,找到線索的概率越大。
“要不要把年齡限制放寬一些,20-32怎么樣?”三澄美琴提議道。
“20歲嗎?”
諸葛誕想了想,搖頭道:“連續(xù)殺人犯,通常都是在對方落單時下手,這樣不但隱蔽,而且方便處理尸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進行下一次犯罪。
而20歲的女性,一般都還在讀書,外出活動也多是集體,很少會出現(xiàn)落單的情況。不落單,不處于私密的空間,犯人行兇就很容易被意外因素干擾,再加上他還要在死者口腔內留下金魚圖案,這說明他有充足的不會被打擾的行兇時間”
諸葛誕說著說著,忽然想到,這個兇手至今沒有被抓住,如果他一直在行兇的話,是不是意味著他一直都在遵守這種殺人模式。
讓目標處于一個私密的空間,在落單下進行狩獵,這樣既不會有人打擾,又方便處理尸體留下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