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是兇手本身就是做燈籠的師傅,
亦或者是非常重視燈籠的人。然而按照這個邏輯,
沈清沉依舊無法排除掉任何人。她長嘆一口氣,
開口問道:“這二掌柜,
學(xué)過做燈籠嗎?”
本對二掌柜贊不絕口的眾人一瞬間都沉默了,思忖片刻后,圍在沈清沉周圍的師傅都說道:“似乎沒有聽說過二掌柜會做燈籠吧?二掌柜只負責外出談買賣,
不會下來跟咱一起做燈籠的。”
“你的意思是,
二掌柜完全不會做燈籠咯?”只要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哪怕再小,她也沒辦法將這個素未謀面的二掌柜排除在兇手范圍之外。既然其生母便是做燈籠發(fā)家的,豈有完全不會做燈籠的道理?
沈清沉這一問,
倒讓所有師傅都犯了難。
大伙只知道這大掌柜會負責做些精細的活,手藝比某些老師傅還要嫻熟。可從來不了解那二掌柜,
只知他從來沒有來過院子,
與大伙一同做過燈籠。要是問他當真不會,
眾人可就拿不準主意了。
眾人議論紛紛,
可始終沒個定論,
沈清沉只好換個思路,
“你們可都見過那人皮燈籠?要是給張人皮,
年資多少才可做出那樣的燈籠?”聽她說要給張人皮,
眾人嚇得連連倒退,
完全聽不進她后半句問的年資。她原先設(shè)想的,是倘若那個燈籠對入行已久的老師傅來說算是粗制濫造的話,她便可將所有老師傅一并排除了。接下來就只需要考慮學(xué)徒與二掌柜的事兒,然而事情的發(fā)展并不按照她心意來。
對著這幫師傅,沈清沉實在是沒了法子。她揉揉疼痛不已的太陽穴,接著道:“行吧……勞煩各位了,各位現(xiàn)在可以回到院子里接著忙活自個的事兒了?!笨恳粡堊靻枺瑔柌坏桨缸拥拇鸢?,那她便靠一雙眼看罷。
她隨著方才滔滔不絕的大姐回到她自個的長桌上,坐在她身旁看她做燈籠。她的左手邊放著一摞摞的竹枝條,那是用來做燈籠骨架的。她負責的款式是圓柱胖燈籠,看著她伸著左手,只用食指輕輕一捻,便恰好是做一個燈籠所需要的枝條數(shù)。嫻熟的手將竹枝彎折,卻不完全折斷,只將其拱成了彎弧,緊接著抽了些細條,將頂部仔細盤好。這樣一來一個燈籠的上半部分便被她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做出來了,而后她又理順那凸出的彎枝,將頂部倒轉(zhuǎn)過來壓在腿上,底部朝著她。大姐的眼睛緊盯著那彎枝,小心翼翼地將它從提前留好的底部空隙處穿出。如此一來,胖燈籠的骨架便被編制完成。大姐平攤著手掌,用掌心輕壓中間凸出的部分,保證兩端的編制結(jié)構(gòu)能夠完全卡緊中間的彎枝,這才肯將燈籠放到長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