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文。”
“70文。”
兩個漢子各自答道。
林嫦兒點了點頭,照正常收費標(biāo)準(zhǔn),是挺少的,但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已經(jīng)是最大限度。
一家人一個月只留10文錢花銷,十文錢可能還不夠買食鹽的。
林嫦兒將嘴里的食物咽下,“你們倆能代表村里的意思嗎?”
兩人相視一眼,各自點頭。
周家村的說:“我們知道,就是這個數(shù),也是大東家的關(guān)照我們了,換旁的地方,那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p>
上河村的也忙點頭,“周大哥說的對,原本也是咱們異想天開,這個數(shù)原本是不該想著上學(xué)堂的,大東家若是能應(yīng)了我們,就是天大的恩德,咱們?nèi)暨€有旁的想法,屬實就不知好歹了?!?/p>
林嫦兒見兩人倒也都是實誠的,點了點頭,又想到什么,問道:“你們是想把所有適齡的孩子都送來上學(xué)還是,只送男娃來?”
兩人一頓,不由想起剛剛周海同他們說的話。
自然不敢說只送男娃,但他們心里也是清楚,大多數(shù)人家,都是舍不得花那個心思送女娃來上學(xué)的。
遲早都是要嫁出去的,那不是給人家家里花錢么?
但嘴上自然是說的委婉,“咱們自然是希望兒女都有出息,只是女娃能干,多數(shù)到六七歲都能幫著家里做活了,怕是多數(shù)人家都念著地里那點活,放不開手?!?/p>
林嫦兒聽明白了,話是說的委婉,但意思還是那個意思,女娃上啥學(xué),肯定是想送男娃上學(xué)的。
她明白這個時代的人們的思想,只是無法共情。
她思索了片刻,道:“這樣,你們回去告訴村里人,若是家里同時送男娃女娃一起來上學(xué)的,每半年,每人給300斤柴火的束修。
“若是家里只有女娃的,一人300斤,若是姐妹二人一起,就收500斤柴火?!?/p>
“那若是只有男娃呢?”
林嫦兒道:“只有男娃的話,每月50文外加柴火100斤。”
“這……”
兩個漢子面面相覷,眼底滿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