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雖依舊是朱柱纏金、宮燈高懸的盛大模樣,但細看之下,在丹陛兩側(cè)的銅鶴旁,多了兩排半人高的紫檀木架,架上陳列著各式竹編、藤制的儲物筐,筐身用紅漆寫著“農(nóng)耕”“桑蠶”“開渠”“治河”“海運”等字樣。
這是戶部特意陳設的,為了彰顯朝廷對農(nóng)桑水利、民生要務的重視,以及近年來在勸農(nóng)興修、拓展開海等實務上取得的實績。
筐中所盛的新糧、棉絮、河沙、海鹽等物,皆是各地民生興旺的見證,既向百官傳遞“國之本在民”的治理理念,也以實物向圣上呈遞一份“藏富于民”的生辰賀禮。
鐘鼓齊鳴后,蕭潯在御座坐下,目光掃過這些紫檀木架,唇角含笑,微微頷首,顯然對戶部的安排十分滿意。
禮部尚書方淵宣讀的賀表與去年并無二致,但獻禮環(huán)節(jié)卻添了幾分不同。
首位獻禮的仍是蜀王,他獻上的是一幅《河工治水圖》。
畫卷長三丈,用工筆細描出澄河沿岸百姓與河工共同筑堤的場景,卷尾題著“臣弟訪河工三月,見百姓之力可撼山河,愿陛下常念民力如砥”。
蕭潯展開畫卷,指尖撫過畫中百姓黝黑的面龐,朗聲道:“蜀王去年贈朕飛龍,今年贈朕民心,這份禮,比金玉更重?!?/p>
韓王的獻禮更顯樸素,一只竹編的儲物箱,內(nèi)裝四郡災民親手縫制的棉襪、編織的草席,附了名冊:“災民無以為報,唯以手藝敬陛下?!?/p>
蕭潯拿起一雙棉襪,對韓王道:“四郡百姓安好,便是最好的壽禮?!?/p>
隨后的大臣獻禮中,奇珍異寶少了,多了些民生之物,畢竟海船回京后,蕭潯私庫的珍寶都堆滿了。
午時的文華殿,宴席菜肴,當中擺著余少云說的那道“四海升平”大菜。
用熊掌、魚唇、駝峰等珍品碼成江山社稷圖的模樣,四周還用翡翠雕的山巒、白玉琢的河流做襯,氣派非凡。
舞樂環(huán)節(jié),宮樂司沒有編排華麗的《萬壽無疆舞》,而是奏起了民間小調(diào)《豐年歌》。舞者身著粗布衣裳,模仿農(nóng)夫插秧、織女紡紗的動作,雖不優(yōu)雅,卻透著勃勃生機。
前朝的安排,蕭潯是十分滿意的。
而晚上的宴會,是家宴,蕭潯要與后宮的嬪妃們共度。
長春宮清極院內(nèi),謝知意在谷雨和霜降的伺候下,換上了蜜合色交領上襦和珊瑚粉馬面裙。
頭發(fā)挽上輕便單環(huán)垂髻,鬢邊余發(fā)松松垂落幾縷,隨著她轉(zhuǎn)頭的動作輕輕拂過頸側(cè),添了幾分靈動,既不顯得繁復,又襯得她面容愈發(fā)清麗絕色。
謝知意也沒戴那太重的首飾,除了那支赤金嵌鴿血紅寶花瓣簪,就戴了一枝三翅鳳首流蘇簪,鎏金鑲珊瑚纏枝紋釵、珍珠梅花步搖,以及一對鏨花銀質(zhì)耳墜。
這幾件首飾都輕巧精致,與她那傾國容顏相映,襯得她眉眼間更添幾分明艷照人。
她本是絕色,縱是妝容稍顯素凈,也沒戴滿頭珠釵,可孕期的她,仍美得驚心動魄,讓坐在龍椅上的蕭潯,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方允嫻后面的她。
“免禮,賜座?!笔挐±事暤?。
眾嬪妃謝恩,依位份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