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過去了,流民的數(shù)量仍不見減少。
江落召集的一百多個勢力,招攬的人員數(shù)量幾乎達到了上限。
南城門處,趙家主走上前來,對著江落拱手說道:“江公子,趙家這段時間招攬了五百人,比原計劃多出一半。再多的話,實在無力承擔(dān)了?!?/p>
趙家前幾日便招足了人手,這幾日不過是見流民的數(shù)量不見減少。這才咬咬牙,臨時把計劃人數(shù)翻了一倍。
江落回應(yīng)道:“趙家主辛苦了,江家招收了近五千人,也差不多了?!?/p>
一些在南城門的世家之人紛紛圍攏過來,云家主語氣帶著不滿,“這大炎朝廷到底在干什么?搞的好像這是我江州的事一樣?!?/p>
其他勢力之主也或多或少面露不滿之色,趙家主冷哼一聲,“救災(zāi)糧一直是江家獨自承擔(dān),凌州那邊要是救濟工作做的到位些,也不至于跑過來這么多難民?!?/p>
幾人義憤填膺的說著,王承影走了過來。
眾家主態(tài)度冷淡,他們針對的并非王承影本人。
大家不滿的根源,在于大炎朝廷應(yīng)對此事的態(tài)度。
王承影面帶微笑,向眾人一一示意,隨后對江落說道:“我把江州的情況上報了朝廷,朝堂經(jīng)過一番爭執(zhí),內(nèi)閣決定放開江家在江州和凌州兩州的鹽引,以此感謝江家在收留難民方面做出的貢獻?!?/p>
江落聽后,笑著說道:“此事非江家一家之功,其他勢力也出了不少力,不知他們可有什么優(yōu)待?”
眾人聽聞江落之言,紛紛感激的看向他。
這次招攬難民,各勢力并沒有實際損失。
但江落還能想著為大家爭取利益,這份心意實在難得。
王承影說道:“這方面我可以做主,參與此次招攬流民的勢力,明年的稅收在原有基礎(chǔ)上降低一成,各位覺得如何?”
雖說明年稅收降低了一成,但隨著難民數(shù)量增加,勞動力增多,整體稅收未必會減少。
明年稅收甚至還有可能上漲。
眾人聽聞,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江落早就料到,大炎朝廷不可能放出境內(nèi)所有鹽引,開放兩州之地,在他的預(yù)料之中。
至于紙張生意,朝廷并未禁止,江家可以放心大膽的發(fā)展。
江落說道:“既然朝廷支持,我江家也不能沒有表示。江家決定再招攬三萬人,盡量把這次的難民問題解決?!?/p>
制鹽需要鹽民、鹵丁、煎鹽工、挑鹽工等眾多工人。
造紙所需人手更多,再加上江家還要重新建廠,滿足三萬人的用工完全沒問題。
王承影眼神一亮,江家一次性安置三萬人,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王承影拱手道:“江公子若需要土地批文等方面的配合,盡管開口?!?/p>
這件事對他而言有極大好處。
隔壁凌州出了難民問題,盡管是天災(zāi),但救災(zāi)不力也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