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運商城沒建前是一大片麥田,因為地點大,不但門面蓋得寬敞明亮,而且中間的道路也很寬,兩輛汽車并列前行都能暢通無阻。
商城是由道路兩邊各五棟門面組成,都是底上兩層,為了上二樓方便,不但商城的兩頭留有樓梯,中間還建了三道天橋。
商城里四通八達,人車分流。
開發(fā)商為了吸睛,特意趕時髦學大城市,在商城中間的十字路口建了雕塑和噴泉,很快就成為觀云縣一景。
小縣城的人大多都沒見過噴泉,覺得好奇,就從四面八方涌來看熱鬧。
門面房還沒開始賣,就吸引來很多人,整個鴻運商城看起來熱鬧非凡。
不少照相館的人嗅到商機,趁機引導來看噴泉的人拍照留念,生意不斷。
開發(fā)商顯然對賣個好價信心十足,因此在鴻運商城的包裝上也下足了功夫!
大門的門頭是由縣領(lǐng)導親自書寫的“鴻運商城”四個大字,字是用有機玻璃制成的,襯底也是有機玻璃,在太陽的照耀下,富麗堂皇。
十棟門面都是找縣里的知名人士起的名字,匾牌掛在每棟門面最顯眼的地方,顯得非常氣派!也因此吸引不少人來咨詢門面的價格。
鄭承運和鄭自強這次是第一批!他們把樓上樓下都看個遍,很快看中了一樓路兩邊的門面,一問價格才知道這里的一間門面總價都在一萬元上下。
爺倆聽了直咂舌,心里也開始打起退堂鼓。
家里那點錢,買一間還敢想想,兩間絕無可能!雖心中失落,但他們都不想放棄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只好退而求其次,再去看看其他的。
爺倆商量后,決定到二樓看看,從北到南一通看下來,最后相中第一道天橋右邊門朝南的兩間門面。
這兩間門面不僅三面朝陽,樓頂正上方還建了個大亭子。
鄭承運認定有亭子就會有人上來游玩,這兩間門面就是必經(jīng)之處,生意斷不會差。
而且有亭子,就不會因年久失修,下大雨出現(xiàn)屋頂漏水的情況。
鄭自強看了也覺得很滿意,一問價,兩間門面總價一萬一千二百元。
他們把家里能拿出來的錢全湊到一起,還是不夠,鄭自強又從銀行貸了一千,這才籌夠。
交了錢,在合同上簽了字,父子倆的心才算落定。
在當年,縣城里一個月能拿一百多塊錢工資的家庭都算收入高的,全家人吃飯、穿衣,加上孩子上學,處處都是花錢項!
想花140元買輛鳳凰牌自行車,都得全家人省吃儉用好幾個月。
有能力在商業(yè)街買門面,那是大多數(shù)工薪家庭想都不敢想的事!
鄭家人自從買了門面,就對此傾注了無限希望,全家人吃飯都覺得比以往香!
提起那兩間門面,鄭承運和劉淑珍就有說不完的話題。
高興歸高興,但從銀行貸的一千塊要還,鄭自強干電器維修也需要本錢,如今一家人為了買門面負著債,賣早飯更是一點都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