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小鬧劇看完,眾人這才留意起老朱為中秋做的準備。
戲園子,說是個看戲的地方,但朱元璋可以說是下了本了。
這園子直接按紫荊城的細節(jié)來搞,海棠花,玉簪花,桂花,直接從大明當建材挖過來移植。
還得精心修剪,都是宮里老資歷的高麗閹人搞好的。
院中還有青花大瓷缸擺放著,不同于程咬金他們帶去給司馬光砸缸用的那種。
這些個大瓷缸都是正兒八經(jīng)官窯出來貨,底下不是微波爐適用,是正經(jīng)洪武年造龍缸,出自景德鎮(zhèn)珠山麓的大龍缸窯。
現(xiàn)在還有兩老頭趴在大缸邊上哆嗦著。
要不是里面是荷花蓮葉小金魚,恨不得扛起缸看看底款。
屬于是大大大大大開門了。
就這,院里擺放的花草盆景也是不簡單,也就是沒人在這連麥鑒寶主播,不然bg估計停不下來。
除了觀賞的花草盆栽,李隆基的梨園的梨花不是沒開嘛,連果都沒掛,朱元璋吸取了教訓,打包帶過來的石榴樹,全是掛著果直接鏟過來的,敢掉一顆,小心高麗太監(jiān)的腦袋。
主打的菜品,則是秋日膏肥的蟹,原本想用后世的蟹,但朱元璋嘗過陽澄湖洗澡蟹后,罷了,換材料,直接上大明野生的,咬著牙花大價錢讓南京附近百姓捕撈最肥最美的,倒是讓大明百姓在中秋前好好賺了筆皇差外快。
剔蟹胷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
那螃蟹是得吃的干干凈凈的,為此還有一套工具搭配著一起上。
也有奇人比較厲害的,比如蘇軾,壓根犯不著工具,就給整的明明白白的,蘸醋蒜佐酒,度數(shù)不高的桂花釀,一口蟹肉蟹膏一口小酌,看著臺上的演出,別有一番風味。
還有更厲害的,比如李白,由于初來乍到的八兩酒下去,此時的李白哪管得著拆蟹,直接整個在那啃。
一邊啃還一邊和杜甫吐槽:“這……這肉不行,柴得很吶~”
一旁的杜甫聽著想笑,湊了一蟹殼的膏和肉遞給李白:“太白兄你試試這樣吃,你不是在南方嘛,回頭也帶點來景區(qū),想必大唐還有更好的蟹?!?/p>
還有個紫蘇湯,用來干嘛呢?大明人用來去腥,吃蟹都動手,還給你端上紫蘇水洗手。
主打一個干凈又衛(wèi)生。
員工中的侍女小廝們在戲園里負責傳菜上茶,各個棄了丫鬟下人的裝扮,雖是平常人,打扮打扮,倒也成了園中的風景,一時間,臺上戲曲聲,臺下笑語聲,園中環(huán)繞酒香蟹香,往來侍女粉黛香,金秋花木群芳香。
來到大明的唐宋眾人,這才感受到中秋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