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驤的想法和朱元璋是通過氣的。
就那點收入,死追靠寫書賺錢的話,那是要餓死人的,世上不缺人才,但出頭可不管你能力如何。
倒不如讓他走出去看看,大明不可能全員出去,但安排個觀察使是沒問題的。
正好,湖海散人正合適。
一路上也可以寫書,開拓視野兩不誤。
其他朝代也有這個想法,窩在景區(qū),或是只攝取手機里的知識總歸片面。
蘇軾申請出游,被駁回,互動性太強了,不能離了,但可以安排年假,李白申請出游,被駁回,你就更別想了。
羅貫中則是又喜又懵,我不就是eo一下,怎么突然變成要出游看后世了呢?
而且還是各朝組團。
會議室里一通商量,經(jīng)過一番你想去我也想去的爭論。
最后大秦安排了蒙毅,大漢安排的張騫,三國選了陸績,大唐直接讓李承乾去,大宋去的是王安石,他要看看這后世基層,作為變法參考,大明則是羅貫中。
都挑的的互動性沒那么強的人,或是出行慣了的人。
被選中的喜上眉梢,公款旅游,沒被選上的唉聲嘆氣,但轉(zhuǎn)念一想,這證明景區(qū)離不了自己呀,這是對能力的認可嘛,倒也沒那么難受了。
窮家富路,出門一趟的費錢程度景區(qū)里出過門的可都清楚的很。
于是計劃又報到林霄這里。
這次出門不是為了玩,就是為了觀察后世,進村里,去城里,去城中村里,去最平凡的地方看后世的一切。
去總結(jié)經(jīng)驗來反哺各朝。
對此林霄是很支持的。
“計劃不錯,這個開銷,景區(qū)可以全部支持?!?/p>
嬴政李世民一行人聽到后,臉上都不由得露出安心的笑容,本以為大開銷出去,這下有報銷,那就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