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時候,云錚從貓耳山那邊回到府上。
明天再努力一天,能制作出更多的干糧來。
就算他們不讓沿途的州郡準備食物,也足以讓他們撐到朔北。
不過,代價是他又花出去不少的銀子。
要養(yǎng)活一支大軍,還真不容易?。?/p>
這還只是一千人,養(yǎng)起來倒是沒什么壓力。
如果是十萬人的話,他那點銀子可真經(jīng)不住折騰。
云錚正想著去朔北以后怎么搞錢,蕭萬仇父子又來拜訪過他。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相當于離別前的小聚。
趁著這個機會,云錚也跟蕭萬仇父子了解了一下朔北和北府軍的情況。
畢竟,這父子二人都是參加過五年前的朔北之戰(zhàn)的。
當蕭萬仇跟他說了北府軍的情況,云錚人都麻了。
“三十萬大軍?”
云錚愕然的看著蕭萬仇,“北府軍不是只有二十萬嗎?怎么突然多出來十萬大軍?”
不對??!
自己一直都聽說北府軍有二十萬大軍。
怎么現(xiàn)在又成三十萬了?
還興反向虛報軍士人數(shù)?
這是為了麻痹北桓么?
蕭萬仇微微一愣,旋即反應(yīng)過來,“殿下應(yīng)該是沒有具體了解過北府軍的情況……”
說著,蕭萬仇又跟云錚詳細的說起來。
北府軍的人數(shù),甚至連三十萬都不止。
但北府軍采用的是半屯田制。
北府軍常備的兵力是二十萬左右,還有十來萬人在朔北屯田。
其目的,自然是為了減輕朝廷的補給壓力。
畢竟,朔北地處偏遠,補給本來就是個難題。
要是全靠朝廷補給,朝廷的補給壓力會非常大。
屯田的士卒都是戰(zhàn)時披甲,無戰(zhàn)事的時候就務(wù)農(nóng)。
雖然這些人也有軍籍在身,但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都在務(wù)農(nóng),缺乏操練,無論是軍紀還是作戰(zhàn)能力,都遠遜于常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