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水榭處,漂浮著幾艘畫舫。今日上元節(jié),畫舫需得讓河燈,是以畫舫并不在河中行駛。而這三三兩兩的畫舫均由輕紗覆蓋,只能見到里頭燈火闌珊。若隱若現(xiàn)處似有人在畫舫中飲茶閑談,亦別有一番滋味。
越國公指著畫舫道:“不如我們就到上頭去坐坐,讓幾個小的去放河燈吧。”
趙澤林頷首,便跟著越國公往水榭處去了。
此處是有人經(jīng)營的,恰逢上元節(jié),人也多,越國公進去時便覺得熱鬧得很。他找了掌柜要了個畫舫,這就攜了眾人進去吃茶。
因為帶的人多,倒是不好都進去,掌柜又使人在越國公定的畫舫外頭放了座椅,好讓他們都得以臨水而息。
跟在林醉身后的兩個小廝覺得國公夫人此舉不妥,但卻不敢出言反駁。墨少爺就不說了,可那個倫少爺年紀同自家少爺相仿,雖然兩人統(tǒng)共也沒說過幾句話,但此時要一塊兒玩,那……于理不合吧?
洛池伸手拉了拉洛澗,小聲出言讓他仔細看著倫少爺,千萬不要在自家少爺面前提什么大防。否則自家少爺原先沒那個想法,但一聽別人提了,保不齊會亂想些什么,還平白添了尷尬。
除此之外也別無他法了。洛澗“嗯”了一聲,這就開始盯著倫素華,就擔心他對林醉做出什么不雅的舉動來。
河燈原是可以自己做的,最簡易的河燈便是以厚紙抹上蠟油,折出形狀,中間擺上一只小短燭便可。但自己做河燈畢竟費時費事,外頭商家為了上元節(jié),早早便安排了人趕制了一批河燈,此時河邊上幾步便可見有販賣河燈的小攤小販。最常見的河燈便是蓮花形,將幾個大小不一的方形紙,拱起來粘好,再幾層疊在一塊兒,染上各種顏色……
林醉牽著素安的手往河邊販賣河燈的攤子上去,墨珣一眼望去,覺得這些個攤子上的河燈樣式和大小都差不離。
待林醉攜素安在一個離河岸階梯處最近的攤子前站定時,墨珣便朝著攤子上頭的河燈看了看,確實都一樣。
林醉開口問起這河燈的價錢,墨珣聽得這攤子上最貴的便是擺在左邊的那盞芙蕖河燈了。這河燈是將荷花與荷葉分開染色,花瓣染上了粉色,而葉片則為綠色,在夜里看,確實是挺像一朵荷花。
不過,墨珣覺得這芙蕖河燈與旁邊那些個便宜的河燈放進河里之后的效果應(yīng)該都差不多——反正在夜色之中,最后也分不清哪盞是誰放的,只能看到上頭燭火晃動罷了。
只是這些話,墨珣倒也沒有當著別人的面說,畢竟這攤子上頭生意興隆的,他若是嫌棄出口,指不定要被人怎么埋汰呢。
京里就是這樣,總喜歡一些華麗花哨又沒點實用的東西。
“墨公子與倫公子放河燈嗎?”林醉領(lǐng)著素安挑河燈,而墨珣與倫素華則一直跟在他倆身后。此時林醉回過頭來見墨珣正盯著攤子上的河燈愣神,便以為他是想放又不好意思開口,干脆主動挑起話題,想給了墨珣一個臺階下。
倫素華當然要放,這便點頭也到攤子前頭去挑河燈了。像京里過節(jié)的這些活動,倫素華打算都參加一遍,也算是不虛此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