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珣不想跟苗祿覺繼續(xù)爭執(zhí),畢竟他和苗祿覺呆在一個屋里的時間恐怕還有不少,這時候就鬧個不愉快也不值當。只是穆孺其這個案子恰巧讓他見到了,當然也不能讓穆孺其只賠那么一丁點兒錢就逍遙法外。那黃家又不是賤籍,怎么都犯不上“賣了”自家兒子。
苗祿覺還待再說,墨珣便道:“就算黃家哥兒如同苗大人所說,是個不正經(jīng)的,但是,他讓穆孺其搶去的時候尚是清白之身?!边@個毋庸置疑,沒什么好吵的。
苗祿覺一時也沒再吭聲。
剛才墨珣說到蔡大人的時候,苗祿覺已經(jīng)覺察到自己量刑過輕了。正如墨珣所言,案子已經(jīng)判了,他們只需要根據(jù)送上來的卷宗給量刑罷了。
但墨珣畢竟是新來的,直接給自己這么下臉,苗祿覺不過是覺得咽不下這口氣罷了。
本來只是打算探探墨珣的底,可是被墨珣這么一激,苗祿覺反倒是沒能控制住,胡亂揣度又胡言亂語了。
當然,墨珣并不知道苗祿覺的心思。畢竟他已經(jīng)很克制,沒有說出更難聽的話了。如果他真的要跟苗祿覺過不去,剛才肚子里那些話現(xiàn)在就能倒出來。
墨珣看苗祿覺臉色難看,這就給了苗祿覺一個臺階下,“想來苗大人也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了這點,所以才特意將這個卷宗挑出來的吧?!?/p>
苗祿覺怎么會沒發(fā)現(xiàn)墨珣給的臺階,他權(quán)衡利弊之后,便也不再同墨珣繼續(xù)爭辯,只點了頭,“嗯”了一聲,拿著卷宗就走了。
墨珣看著苗祿覺將卷宗取走,與其他的四位寺丞商議之后,提筆又補,最終才又拿來給墨珣看。
墨珣看著再次被苗祿覺放在自己案上的卷宗——苗祿覺仍是覺得墨珣寫的“斬監(jiān)候”量刑太重,改成與蔡炎恩判定的一樣:徒刑兩年,流放三千里。
量刑,既然允許有批注,那也就允許有不同的意見。
按大周律,強|奸罪是該殺頭的。判個斬監(jiān)候,也不過就是死緩罷了,等到了秋天還是得死的。
墨珣猜測這個“徒刑兩年,流放三千里”是給了年太尉面子,這才判輕了點兒。
不過,這也比當時苗祿覺寫的那個什么賠錢強多了。
而且其他的四位大理寺丞全都簽了名,如果不是他多看了一眼,真不知道最后會怎么樣。
墨珣雖然不是那種悲天憫人的性格,但不知怎么就是覺得有點兒后怕。
身為朝廷命官,卻沒能做到為民請命,那做這個朝廷命官還有什么意思呢?
難不成……只是為了錢和權(quán)嗎?
墨珣并不否認錢和權(quán)的重要性,但人生的總該有點別的什么追求吧?
他身為一個道修,遇上天材地寶也會心動,遇見上品法器法寶也會想要……但他最大的追求還是渡劫成仙?。?/p>
果然……凡人就是凡人。
墨珣點點頭,表示明白了苗祿覺的意思,卻也不打算改自己的量刑。反正他的備注寫在一邊,
反正大理寺丞有六個,五個都說要“徒刑兩年,流放三千里”,他的那個“斬監(jiān)候”怕是要被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