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墨珣轉(zhuǎn)念一想,如果宣和帝的身體不對勁了,那宮里的御醫(yī)按例每隔一段時間都得給宣和帝診脈,難道他們就都看不出來?
如果不是墨珣本身知道那個丹藥不對勁,恐怕也會一下子就被宣和帝的這個脈相騙過去。
所以,墨珣又耐著性子十分謹慎地去探宣和帝的脈,甚至因為實在是摸不出端倪,他便偷偷地將自己的靈氣輸入宣和帝的體內(nèi),想要順著宣和帝的經(jīng)脈和穴位走了一遭。
宣和帝并未覺察出什么異狀,只是安靜地讓墨珣診脈罷了。
墨珣的靈氣在宣和帝體內(nèi)只走出了一段,就已經(jīng)被堵住了。
這是一個很不好的信號。
一個人的經(jīng)脈應該是貫通的,而墨珣的靈氣十分精純,應該不會被凡人排斥才對。
他之前為了教林醉禪坐,也曾將自己的靈氣注入林醉體內(nèi),讓他仔細去感受自己的靈氣在他身體之中行進的路線,那時確實是毫無阻礙的。
但是,如果宣和帝不再是凡人,而是修士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可是,若說宣和帝已經(jīng)步入了修真者的行列,墨珣是怎么看都覺得不像!
墨珣早就已經(jīng)探查過了,這方天地根本就沒有靈氣,而他在知道了修道無望之后,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當初的筑基純粹就是個機緣巧合……
然而,這種妄自菲薄的想法一經(jīng)出現(xiàn),立刻就被墨珣否決了——自己怎么說都是渡劫的天雷給劈過來的,本來就應該與別人不同才是。
墨珣從宣和帝身上并沒有感覺到靈氣波動,卻又有個古怪的猜測——或許是因為宣和帝修煉的法門不對,又或者是墨珣的品階太低……
總之,靈氣受阻的原因很多,墨珣也不好妄下斷言。
而當初的林醉則不同。
林醉作為“這個世界的精神載體”,有靈氣波動很正常。
……
墨珣是一個很會裝的人,就算心里再困惑,再著急,從表象上要看出端倪來并不容易,除非是他自己愿意。
是以,他在給宣和帝診脈的時候,表情十分鎮(zhèn)定。而切完了脈,他腦子里雖然千回百轉(zhuǎn),但看在宣和帝眼里卻是沒有絲毫變化的。
墨珣答道:“從脈相上看,皇上似乎有些心悸、易怒易躁這樣的小毛病?!?/p>
他心中已經(jīng)對那個丹藥有些改觀了。
倒不是感觀變好,而是警惕。
那個丹藥還是有一定厲害之處,否則,按照宣和帝現(xiàn)在的情況,經(jīng)脈受阻,不是病灶,那就是人該死了。
墨珣掂量了一下,覺得自己還是不能說實話。
他今日如果實話實說,萬一被宣和帝刨根問底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