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珣作為九淵元君,在徽澤大陸的地位與宣和帝在大周的地位其實是有些相似的?;諠纱箨懸詮娬邽樽?,而墨珣自是徽澤大陸的強者了;而宣和帝在大周最是尊貴,籠統(tǒng)的算起來,確實是相似的。
只是,哪怕墨珣多數(shù)時候都居住在姑瑤山上,卻也做不到為了一己私欲視凡人為螻蟻。
這大概就是他們正派修士與邪修、魔修的最大區(qū)別了。
墨珣在見過了宣和帝的煉丹房之后,就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好生謀劃一番。
那日,墨珣從宮里走出來,一路上也想了不少。
宣和帝以“活人煉丹”的行徑已經觸及了他的底線。從那一刻起,無論宣和帝再做出什么利國利民的事,于墨珣而言,他已經不能再洗清自己身上的罪孽了。
哪怕墨珣知道這方領域恐怕沒有因果一說,但他自身的良心卻也過不去。
墨珣雖不至于悲天憫人,但和光同塵、深藏若虛也不是他的性子。
若不是因為入了世,身邊有了牽絆,墨珣哪還會有這么多顧慮?直接夜探皇宮,偷偷將那些哥兒放了……
只是,宣和帝總歸是皇帝,也是修士最不愛沾染的人。
帝王手握王爵,口含天憲,身上背負著的是一整個國家的國運。
若是修士沾上了,那就是沾了一個國家的國運。
如果沾的是個明君,修士亦可以借著帝王的運勢一舉登仙;可萬一碰上的是昏君呢?
就像宣和帝這樣的,墨珣一開始也覺得他算是一個不錯的帝王。畢竟他將大周治理得井井有條、四海之內皆無無戰(zhàn)事,九州之中皆盛世。然而,墨珣卻忽略了宣和帝自身的品性。
四海升平并不全是宣和帝的功勞,而是大周幾代皇帝兢兢業(yè)業(yè)留下來的基業(yè)。
宣和帝登上這個皇位的時候便是一場殺戮,而他又一心想要逐鹿中原,一統(tǒng)江山,戰(zhàn)爭必不會少……
墨珣越想越覺得自己之前對宣和帝的認識太過淺薄了。
他本以為,只要宣和帝本身是好的,哪怕一時糊涂篤信黃白之術,那也沒什么。
現(xiàn)在想想,什么叫“好的”?
墨珣本身不是天道,只以自己個人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當宣和帝做出的事觸及到了墨珣的底線,墨珣便覺得他壞;若是宣和帝所做所想符合墨珣的設定,墨珣便覺得他好。
說來說去,還是個人主觀思想在作祟。
或許在宣和帝看來,討伐雅礱與番邦,一統(tǒng)天下才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事。而“一統(tǒng)天下”的前提,便是他要能夠長生不死。而大周歷代帝王的遺愿,便要由他來完成。
只需犧牲區(qū)區(qū)數(shù)人,便可換來整個大周的長治久安,何樂不為?
從發(fā)現(xiàn)宣和帝以活人煉丹到過年,墨珣在這段時日看似是什么都沒做,但實際上,他卻趁著自己進宮點卯與參加早朝的時候暗自“聽著”同僚們小聲交談。
原先墨珣還覺得自己只是筑基,有些弱了,現(xiàn)在看來,還是比凡人強了不少。
“有”還是比“沒有”來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