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公將此事說與墨珣聽的時候,墨珣也是點了點頭。
二皇子也因為暢貴君而吃了掛落兒,本來二皇子在血緣上就不如大皇子,現(xiàn)在親爹又因為謀害皇嗣而被打入冷宮,饒是二皇子本人再出眾,可在身份上卻也低了一乘。
而宣和帝這么直接就將二皇子的父妃奪了頭銜、打入冷宮,怎么想都覺得傳位詔書上的名字并不是二皇子了。
吃了掛落之后,二皇子想要再在幾個兄弟之中脫穎而出,讓皇上另眼相看,恐怕就難了!
但是,路已經(jīng)走到了這里,原先的二皇子黨就算想要臨陣倒戈,恐怕別的皇子那邊也不敢接了,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吧。
因為揪出了暢貴君,刑部那邊的壓力倒也小了些,至少任務(wù)完成了一半了。
還有一個幕后主使,刑部一直沒有線索,很難再繼續(xù)往下查。暢貴君那邊已經(jīng)是查不出什么了,總不至于他一個人安排了兩撥的死士,還分別給了不同的毒藥吧?這事兒怎么都說不通的。
更何況,暢貴君本人也不認罪……
刑部和蔡炎恩都覺得就目前的這些證據(jù),就定暢貴君的罪有些草率了,但他們沒能拿出新的證據(jù),而皇貴君與大皇子又一直在宣和帝面前哭求皇上為他們主持公道……
不是,也只能是了。
幾位王爺早早就被宣和帝召回了京,但宣和帝卻并沒有再讓他們接觸之前的事務(wù)。
讓王爺們?nèi)シ獾?,不過是宣和帝的突發(fā)奇想,根本就沒有仔細想過后續(xù)當(dāng)如何。
現(xiàn)在,幾個王爺是回了京,但大皇子身負重傷,不便上朝,而其他幾個王爺身上有重大嫌疑,也不適合再擔(dān)任要職。
為了避險,在事情被查個水落石出之前,宣和帝干脆不提讓幾個王爺復(fù)職的事了,倒讓幾個王爺全都賦閑在王府里。
現(xiàn)在的大周已經(jīng)亂成了一鍋粥,端得上是國步艱難。
皇室里頭的事情還沒有搞清楚,而京里又人心惶惶之,薊州的災(zāi)民居無定所,外頭還有雅礱在虎視眈眈……當(dāng)真是內(nèi)外交困。
朝臣們便向宣和帝提議,讓幾個王爺官復(fù)原職,
宣和帝不可能一直按著幾個兒子,否則,只會讓他們以為自己在懷疑他們。
就算是尋常百姓家中,父子之前互相猜忌,也會使得家宅不寧,更別說這會兒他們身在皇家,要考慮的事就更多了。
再加上,宣和帝雖然發(fā)落了暢貴君,卻沒有罰二皇子什么,這一次的官復(fù)原職自然也少不了二皇子的份了。
很快,除了受了傷在宮中養(yǎng)傷的錦碩王之外,余下的所有王爺都重新開始上朝了。
這個消息是宣和帝親口跟錦碩王說的,錦碩王知道了之后,只說是自己身體不好,沒能為父皇分憂解難。
這事兒就這么被揭過去了。
等到宣和帝一走,錦碩王就在皇貴君面前笑出了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