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萬兩?!毙偷叟π钠綒夂?,但他剛才朝著奏折上看了一眼,又把自己幾個兒子的所作所為“復習”了一遍,這會兒再怎么克制,都還是禁不住語調上揚,“拿去做什么用了?”
奏折上寫的是三百六十九萬五千八百兩。
如果墨珣沒有注意宣和帝的神情,單聽他的語氣,定是會覺得此時的宣和帝正作為一個老父親正在跟自己的兒子閑談一樣。
而那三百六十九萬五千八百兩,在宣和帝的語氣之中就跟幾個碎銀子似的。
周行王也是“不負”宣和帝所望,表現(xiàn)得就跟自己真的只拿了幾個碎銀子一樣。
“父皇,是這樣的?!敝苄型踹€沒蠢到家,在刑部查到這件事的時候,他就已經打好了腹稿。
他的的確確是偷偷挪用了國庫里的錢,而在這件事被刑部查出來之后,在刑部尚書特意給自己預留的時間里,周行王已經補了一張欠條給戶部了。
所以現(xiàn)在,那三百多萬兩,已經是周行王正兒八經地從國庫“借”出去的了。
問國庫借錢的事,雖說不是很合規(guī)矩,但卻也是大周歷代皇帝默許了的。只要到了還款期限,將這個錢還上就行。
這么長時間以來,也一直有官員、皇子向國庫借錢,只是周行王借得比較多而已。
這么想著,周行王又定了定心神。
再次覺得自己這會兒沒什么大不了的。
而刑部尚書特意給五皇子留的時間……
可以這么說——盡管刑部尚書拿了宣和帝的尚方寶劍,但也擔心宣和帝死了之后,他因為這一次查案中不慎得罪了未來的皇帝,所以就特意賣了幾個皇子一個好,事先提點了兩句。不過點到為止,能不能參透,那就是諸位王爺?shù)氖铝恕?/p>
再者,如果連這么個局都解不開的話,那這位皇子想來也與皇位無緣了。
太蠢的,不說怎么刑部尚書,就是宣和帝也是看不上的。
周行王知道宣和帝在等自己的答案,趕忙將自己已經想好了的說辭說了出來。
“兒臣的王府和莊子年久失修,急需修繕,這才向國庫借了些銀兩……”
墨珣在外頭“聽得”下意識挑了眉,沉思片刻之后,倒是微微勾了勾嘴角。
今年發(fā)生了這么多事,戶部尚書卻一直在宣和帝面前哭窮,卻只字不提周行王借錢的事……怎么想都不合理吧?
三百多萬兩,不是三萬多兩……
那可是,大周碰上災年的時候一年的財政總收入。
周行王的這三百多萬兩,其實是偷偷摸摸從國庫里取走的。
換言之,他根本就沒有想要還。
這一次,不過是因為正好被查到,所以才說是“借”,其實就是“偷”。
這件事,不說宣和帝不知道,或許連戶部尚書也不知道。
戶部會定期查賬、對賬,少了這么多錢,戶部就沒發(fā)現(xiàn)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