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又驚又喜看著這些麥子,“這個也好!我可以煮粥吃!”麥粥可香了!她就喜歡這種原生態(tài)的麥子,磨出來的面粉很香,她為此還特地買了電動磨面機。她晚上就做個高含水量面包!
江曉國見小姑娘一臉歡喜,也跟著笑了,他發(fā)現(xiàn)小暖特別愛笑,很多事明明不是太好,她都能往好的方面想,難怪堂叔這么喜歡她,的確挺招人疼的。
江暖收拾完糧食,把麻布袋折好、竹匾、竹簍從小到大疊好,整齊地擺放在儲物架上。她有潔癖,哪怕只是暫住客廳,也要讓房間井井有條。
等她把屋子整理完,江紅貴也領著知青回來了,這時都已經(jīng)傍晚六點半,天都黑透了,大家是舉著火把回來的。
隔著暈黃的光線望去,只隱約看得見一大群在牛車后面走著。江紅貴是駕著牛車去的,去的時候是空車,回來的時候車上也只堆放了大家的行李,知青們都是一路走來的。
除了江曉軍、江曉東和江曉苗外,還來了二女三男,二個是南京的,一個是常州的,還有二人是泰州的,所有人都是土頭灰臉的。
這會沒有正經(jīng)的大路,都是黃泥小道,淮平市雖是平原,但植被不多,裸露的泥地風輕輕一吹,就有沙土迎面撲來,任誰走了一天都是風塵仆仆。
可即便是火光昏暗、滿身塵土,其中也有一名女知青長得格外出挑,明眸皓齒、亭亭玉立,幾乎一出現(xiàn)就抓住了所有人目光。
江大嫂看了看江暖,再看看那女知青,心里嘖嘖兩聲,他們村是走了什么好運?一連來了兩個漂亮大姑娘,她公公這下有得頭疼了!
江紅貴帶著知青先去知青點放行李,這是村里用知青補貼新造的,知青下鄉(xiāng)都有補貼,但這份錢不是送到知青手里,而是發(fā)放到各個生產(chǎn)大隊,給大隊蓋房子、買農(nóng)具和知青第一年口糧用的。
這幾年下鄉(xiāng)知青多了,補貼沒有以前多了,但大部分村子房子也蓋好了,只要補貼他們第一年糧食就行,一年三百斤糧食,大部分人精打細算也夠吃了。
江紅貴一路上把規(guī)矩都跟知青說了,也說了一斤細糧可以抵五斤粗糧,大部分知青都選拿二十斤細糧,剩下全要山芋土豆這類粗糧。
只有那個漂亮女知青和一個從南京來的男知青想要三百斤全要細糧,江紅貴一口拒絕:“隊里細糧也不夠,你們最多只能拿二十斤?!?/p>
他也就在江暖身上開特例,江家另外三個都沒有,兩個半大小伙子光吃細糧怎么可能填飽肚子?至于江曉苗,爹娘都不重視,隔房大伯更不在乎,他親閨女都不會頓頓吃細糧。
當然這種偏心也是江紅兵、顧維對江暖的重視引起的,顧爺爺以顧維名義送東西來的目的也是如此,他要大家都知道,江暖在城里是有靠山的。
江紅貴給江曉軍、江曉東、江曉苗各稱了二百斤山芋。村里的洋山芋還沒收獲,去年收獲的都各家分完了,倒是山芋才收獲不久,糧庫里存貨不少。
江紅貴給得很大方,可惜知青們都不領情,山芋吃著燒心,誰愿意天天吃山芋?哪怕給點洋山芋也好??!
女知青皺了皺眉頭,正要開口,男知青就問:“我用六斤粗糧頂一斤細糧行嗎?”
江紅貴怔了怔,暗想這次來的知青,看著條件都不錯?他拒絕道:“不行,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p>
他當了那么多年大隊長,自然明白有些規(guī)矩,明面上是絕對不能破的,否則壓不住村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