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揉了揉太陽穴,才道:“銀子也不能全部用來發(fā)年節(jié)的賞銀,月例得先保證。才剛剛把上個月的月例發(fā)完,還要留著些銀子年后上來發(fā)這個月的月例呢?!?/p>
李總管點頭:“可不是嘛,所以雜家著急?。∽谟H那邊也得留出余量,萬一有個什么事,得花銀子。”
貴妃嘆了口氣:“那戶部那邊怎么說?就一點都湊不出了嗎?”
李總管為難道:“是啊,雜家去了好幾回,都被尚書大人搪塞回來了,這兩次去的時候尚書大人都沒功夫見我,是戶部侍郎陶大人見的。這陶大人新上任,也做不得主。”
“陶大人陶美人的父親”貴妃問道。
李總管點點頭:“正是。剛從江城調(diào)任京城。他說國庫的銀兩要先緊著防災(zāi),后宮的用度批是批了,但國庫是真緊張,暫時給不了。”
“拖下去也不是辦法,走,你與本宮一起去找陛下,請陛下施壓,一定要把這筆銀子逼出來,否則今年過年,本宮替皇后管宮務(wù),發(fā)不出賞銀,豈不是要被吐沫星子淹死。”
賀臨璋剛好就在跟戶部議事,正說到朝廷糧鋪平價賣糧抑制因寒災(zāi)帶來的物價飛漲之事。
“陛下,不光是京城要平價賣糧一段時間,全國凡是受災(zāi)之處都應(yīng)該由官府出面,平價賣糧,否則物價飛漲,一來于民生不利,二來恐發(fā)生動亂,不可掉以輕心吶。”陶謙建議道。
“但是價格低也容易造成哄搶?!睉舨可袝岢鲆蓡?“再說了,儲備的糧食有限,萬一搶購不夠賣了怎么辦?”
陶謙道:“所以平價的同時還要限制數(shù)量。每戶七天只能買五斤米,一個月就是二十斤。等熬過這段時日,開了春,萬物復(fù)蘇,寒災(zāi)也過去了,市場就會平穩(wěn)下來,到時候就無需平抑物價了?!?/p>
“朕覺得可行,戶部去辦吧?!痹捯魟偮洌瑥埞瓦M(jìn)來回稟,說是貴妃和內(nèi)務(wù)府李總管來了,還請戶部的大人先別走,有事商量。
盧尚書和陶謙迅速對視了一眼,都心知肚明貴妃娘娘為何事而來。
“臣妾參見陛下。”
“奴才參見陛下?!?/p>
二人行禮后也與戶部的兩位官員打了個照面。
“陛下,今日特意過來,是為了年節(jié)后宮賞銀之事,戶部這邊撥不出銀兩,臣妾真是捉襟見肘,還請陛下幫忙想個法子,先把這一關(guān)度過去?!?/p>
賀臨璋聽完,看了眼盧尚書,盧尚書硬著頭皮道:“實在是時機(jī)不對,戶部目前也是捉襟見肘,沒辦法第一時間考慮后宮用度啊!還望陛下和貴妃娘娘恕罪?!?/p>
“盧大人,本宮知道你也為難,但后宮這次也就缺口八千兩,你想想法子可好?”
放在平日,八千兩是真的不多,但是今年尤其艱難,盧大人未能給出答復(fù),現(xiàn)場比較尷尬。
陶謙見上司被將了一軍,解圍道:“貴妃娘娘,國庫的每一筆開支都是按照輕重緩急來的,現(xiàn)如今賑災(zāi)最急,還請娘娘通融一二,等開了春,災(zāi)情緩解了,戶部再將銀兩撥付過去。”
“陶大人,你說的倒是輕巧,讓本宮通融,那后宮眾人又有誰來通融本宮呢?本宮原本是想自己先墊付,去年就是本宮墊付的,但今年本宮的銀子捐出來賑災(zāi)了,也沒辦法處理了,否則,本宮是斷不會來找戶部的。”
見雙方都不退讓,賀臨璋道:“朕來墊吧,張福海,去開朕的私庫,拿八千兩銀票給貴妃?!?/p>
張公公有些為難道:“陛下,您的私庫恐怕今日拿不出八千兩銀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