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對于任何人而言,朱元璋的目的和想法,都昭然若知。
誰都能看出來。
朱雄英天生就是皇嫡長孫,這就代表著,可以利用朱雄英嫡長孫身份,將宗法禮制推向極致。
因為文武百官都知曉,朱元璋是一位極其推崇和依賴儒家宗法制度的人,更是將嫡長子繼承制作為統(tǒng)治的核心原則,認(rèn)為這是杜絕爭斗的根本。
朱雄英是嫡長子朱標(biāo)的嫡長子,他的身份在宗法上是完美無瑕、無可指摘的。
冊立他,是將宗法制度發(fā)揮到極致的象征性行為,向天下宣示大明王朝的正統(tǒng)性和絕對秩序,任何人都必須遵守這套規(guī)則。
文武百官們,倒是奇偶沒有反對的。
畢竟,朱雄英的身份,太符合一切一切的要求了。
朱雄英被選中,不僅僅因為他是朱元璋的孫子,而是因為他是一個集所有合法性于一身的完美繼承人。
可以說是哉!’今皇長孫德才兼?zhèn)?,其所為之功,已然昭示其為社稷之器。故冊立皇太孫,非為徇私,乃為順天應(yīng)人,以德立國。此舉,上承堯舜之遺風(fēng),下啟萬世之太平。臣以為,立長立賢,乃萬世之基,陛下此舉,深合天道,臣等無不心悅誠服,叩請陛下明斷?!?/p>
這就是文官們聰明的地方了。
現(xiàn)在朱雄英成為皇太孫,這是板子上釘釘子的事情。
那么他們現(xiàn)在該怎么做?
不是反對。
不是沉默。
而是第一個挑戰(zhàn)來贊同。
這可是大功。
也代表著,大臣們知道抬舉。
誰若是這個時候,說些其他亂七八糟的話,那就有可能惹火上身了。
見禮部尚書站出來支持,其余臣子也紛紛清楚,這個時候該說什么,也到了體現(xiàn)他們讀書重要的地步了,紛紛表示道:“臣以為,陛下冊立皇太孫,此舉乃定國安邦之根本。宗法之制,乃我朝之基石,以嫡長子繼承,可杜絕紛爭,天下歸心。今太子殿下安康,此為我大明之幸;皇長孫殿下聰慧過人,此為我大明之福。然古來儲位之爭,常因名分未定而起。藩王之勢漸強,若太子不幸,則諸皇子必爭位,內(nèi)亂之禍,將不可避免。
《春秋》之義,在于正名分。今陛下當(dāng)太子健在之時,即冊立皇太孫,此舉乃是將宗法之制推至極致,向天下宣告,大明江山之繼,早已名分已定,無人可有異心。此舉可徹底杜絕一切覬覦之心,使諸皇子各安其位,百官各守其職,天下臣民安居樂業(yè)。太子—皇太孫一脈,將如磐石般穩(wěn)固,社稷之基,亦將牢不可破。此乃陛下為大明萬世之基,所下之曠古絕今之舉,臣等無不贊同,拜服陛下之深謀遠(yuǎn)慮?!?/p>
“臣等武將,不善言辭,但眼前之事實,不容置辯。昔日水師樓船,雖高大威猛,然其性笨重,難御大洋之風(fēng)浪,作戰(zhàn)亦僅限于近身肉搏。今皇長孫殿下所造之寶船,臣等親眼所見,其航海之速,遠(yuǎn)超舊制;其穩(wěn)固之身,可征萬里之洋;其側(cè)舷之炮,遠(yuǎn)程攻擊,威力之大,可稱國之利器。此等神兵利器,實為大明之幸。
《孫子兵法》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我大明水師,若得此寶船,將可控海疆,懾外敵,宣揚我大明國威于四海之外?;书L孫殿下此功,非一時之功,乃千秋之業(yè)。其才華已非等閑可比,如此文武全才,若得太子殿下教導(dǎo),再經(jīng)陛下親自磨礪,必能成為一代明君。陛下冊立皇太孫,乃為我大明早定后繼之君,為我大明水師之未來,為我大明之國運,皆有莫大之益。臣等,無不贊成,叩謝陛下圣恩。”
這個時候,就沒有人不反對的。
畢竟,皇太孫這個名號,對于朱雄英完全符合要求,同時這也不是大明朝獨有的,因為歷史上也有‘太孫’這個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