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致突然朝著姚縣令行了個大禮,接著道:
“大人,此事學生有錯。但學生也是聽從父母長輩的安排。學生一直在縣學念書,一個月才休沐兩次,對這樁婚事細節(jié)一無所知。”
“前段時間,父母突然叫我回家,說過兩天就是何強跟溫蘭定親,但舅母可能誤會定親之人是我,讓我先冒充一下”
“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事是舅舅定下的,可舅母卻不同意但女子出嫁從夫,舅母該聽舅舅的。學生想著,舅舅和父母讓我這樣做,總歸有他們的道理?!?/p>
“學生一介小輩,實在不好忤逆父母和長輩,才答應撒一個善意的謊言學生有錯!不該只一味地孝順父母長輩,而不去多了解情況。更不該一心只念書,而不理家務事的?!?/p>
何致這話就厲害了,硬生生把自己配合騙婚硬凹成了自己只是孝順和不理家務事,主觀上是沒惡意的。
更聰明的是,他拉了溫老三下水,說是溫老三也授意他這樣干。
那騙婚就成了溫老三與林氏的夫妻矛盾。而且出嫁從夫,林氏本該聽溫老三的,溫老三瞞著她也是照顧她的感受。
不過,這事可大可小,畢竟這是道德層面上的事,端看姚縣令怎么看。
縣令高興,說不定只口頭教訓他幾句,若不高興,直接就把他的功名給薅了也是有的。
但前提是,縣令愿不愿信他這話。
何致不敢造次,認錯態(tài)度誠懇:“眼下鬧成這樣,兩家再結親也是怨偶,說到底,也是我們家的錯。還望大人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跟舅母和表妹好好道歉?!?/p>
姚縣令點頭:“好,本官倒是想看看你有沒有悔過之心。先行退堂,三刻鐘后再審!曾師爺,帶他們到靜室?!?/p>
說完,他率先離開了。
其實溫葉告了何致道德敗壞,那就與溫蘭的婚事成了兩碼事,姚縣令直接發(fā)落何致就行,不必管溫蘭如何。
但姚縣令也不是無情的人,知道溫蘭可憐,便把這宣判遞到了溫葉手里,讓她捏著當成法碼,跟何家談判。
若是何家退親,那就是有悔過之心,能輕判。
若不退,那就重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