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捧在手中,還未曾打開,玉珺便因帝王的言語下意識蹙眉。
殺人是重罪,妻殺夫更是罪加一等,但若其中沒有隱情與苦衷,又怎會讓后宅閨閣女子掀起這樣大的聲浪。
此刻帝王已旋身坐在她旁邊,冷峻的面容上透著對此事的漠然,他長指捏著杯盞,不吝嗇對盎柔的稱贊:“你這泡茶的手藝精進(jìn)的倒是快,給珺兒斟上一盞?!?/p>
玉珺緩緩奏折打開,入目便是蒼勁有力的字,條理清晰明了地道明來龍去脈。
王氏女芹華十七嫁與商戶范恪為妻,育有一子一女,二十因范恪偏袒妾室而喪子,二十三遭逢范家家道中落卻仍不棄,直至東山再起,其夫范恪因其忠貞涕泗橫流,遣散家中姬妾。
洪宣三年,其獨(dú)女嫁與鄞州秀才張禹生為妻,奈何女婿狼子野心,有意攀附高門,洪宣四年六月伙同接生婆至其女難產(chǎn)而亡,王氏對此生疑,悲痛之下卻仍收攏證據(jù),于七月將張禹生告上衙門,此案由鄞州知府親審,判張禹生絞刑。
此后,王氏發(fā)覺,原其女難產(chǎn)當(dāng)夜,她求醫(yī)無門遍尋丈夫不得,竟是范恪留宿外室處,此后范恪常常醉酒歸家借口為女神傷,實(shí)則卻是流連青樓。
王氏悲憤之中起殺心,于張禹生絞刑當(dāng)夜,打濕了女兒為未出世孩子做的棉衣,捂死了范恪,偽造酒醉后溺水而亡,此事最后因范氏族親爭家產(chǎn)鬧到官府,這才查了出來。
此案依舊由鄞州知州崔大人親審,依法依情,判王氏徒兩年,奏書的最后清晰寫明了如此判決的因由,可巡查御史梅大人卻覺不妥,要將王氏判凌遲。
玉珺讀道最后,只覺心沉入谷底。
她神色復(fù)雜地看向帝王:“陛下可有將此奏書從頭至尾全然看過?”
趙硯徽似是覺得她此問有些莫名:“自然看過?!?/p>
玉珺難以置信地望著他:“陛下既已看過,為何還會說這是件小事?不過是一個商戶門庭,卻是大大小小三條人命,王氏殺夫固然有錯,即便是判死,可卻也萬不到凌遲的地步?!?/p>
她言語之中抵抗的態(tài)度明顯,這讓趙硯徽面上多少有些掛不住。
他放下手中杯盞凝眸長嘆道:“珺兒,這不重要,你不必去理會那些,我會將一切都為你安排好。”
玉珺喉嚨哽住,帝王對此事的不在意,讓她氣悶又語塞。
從前的帝王,斷然不會對這種事置之不理。
“陛下可還記得六年前,咱們曾在鄉(xiāng)間遇一老婦,她病骨支離伺候一家老小卻仍被丈夫辱罵責(zé)打,她分明已時日無多,可你卻仍舊親自出面幫她和離,你說,能讓她在此生最后幾日過上安生日子,所有麻煩都是值得的,可如今——”
“珺兒,這不一樣?!?/p>
她話未說完,便被帝王開口打斷。
趙硯徽眉心微微蹙起:“此事已經(jīng)牽扯到朝堂之中,梅坤身為巡查御史,既是行督察之責(zé),也是推行巡查青苗之法施行如何,鄞州知州崔大人乃是佼佼者,公孫家虎視眈眈,這種時候他不能出半點(diǎn)錯漏,法度其中是,法度之外亦是?!?/p>
他煩躁地掃視一眼玉珺手中的奏折,而后從她手中抽離出來重重扔在地上。
玉珺手上一空,壓抑著情緒道:“陛下,變法一事與王氏案何干?。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