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后,趙虢的大軍浩浩蕩蕩抵達圣京城西郊,旌旗蔽日,刀槍如林。他立馬陣前,望著眼前這座熟悉的都城,志在必得。
“羅寬叛賊,挾持世子,賣國求榮,速速開城投降,交出世子,本王或可饒你不死?!壁w虢在城下高聲叫罵。
羅寬全身披掛,出現(xiàn)在城頭,義正詞嚴:“趙虢,世子殿下明察秋毫,誅殺奸佞,順應(yīng)天命歸附大明,此乃保全江南之上策。
你抗命不尊,興兵犯闕,才是真正的亂臣賊子,圣京城內(nèi)軍民一心,誓與城池共存亡。你若執(zhí)迷不悟,必遭天譴。”
趙虢大怒,下令攻城。頓時,戰(zhàn)鼓擂響,箭矢如雨,趙虢軍推著各式攻城器械,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墻。
圣京攻防戰(zhàn),正式拉開序幕。羅寬指揮若定,憑借城墻優(yōu)勢和城內(nèi)軍民的拼死抵抗,一次次打退趙虢軍的進攻。
城墻上下,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趙虢雖然兵力占優(yōu),但圣京作為都城,防御體系完善,加上守軍士氣高昂,一時之間竟難以攻克。
戰(zhàn)事陷入膠著。趙虢焦躁不已,時間拖得越久,對他越不利。
就在趙虢猛攻圣京的第五天,兩個致命的消息幾乎同時傳到他的軍中。
第一個消息:大將李長芳應(yīng)世子所求,親率兩萬精兵,已出秦南,正快速向圣京方向移動,其先頭部隊已威脅到趙虢軍的后勤糧道。
第二個消息更是如同五雷轟頂:大明皇帝張墨,在接到圣京歸降表和趙虢叛亂的急報后,已命令周大彪為主將,率五萬大明精銳,渡過云江。
大軍日夜兼程,南下“接收江南,平定叛亂”,先鋒騎兵距圣京已不足三日路程。
趙虢軍心瞬間動搖。前有堅城難下,側(cè)有強敵逼近,后路更面臨被截斷的危險。士兵們竊竊私語,恐慌蔓延。
那些原本就被錦衣衛(wèi)暗中策反的將領(lǐng),此刻更是萌生異心。
“王爺,大勢已去,退兵吧!”謀士再次苦勸。
趙虢面色慘白,望著依舊巍峨的圣京城墻,眼中充滿了不甘和絕望。他知道,自己徹底輸了,不僅輸給了羅寬,更輸給了那個遠在中京、運籌帷幄的張墨。
就在這時,軍中突然發(fā)生嘩變。幾名被羅老虎策反的將領(lǐng),趁趙虢心神大亂之際,突然發(fā)難,率部倒戈,直撲中軍大帳,口號是“擒拿叛賊趙虢,迎接王師?!?/p>
趙虢軍營大亂,自相殘殺。城頭上的羅寬見狀,知道時機已到,立刻下令打開城門,親率精銳出擊,與倒戈部隊里應(yīng)外合。
趙虢在親兵的死戰(zhàn)保護下,僅率少數(shù)殘兵敗將突圍而逃,但很快就被李長芳的部隊截獲,束手就擒。
圣京之圍,至此徹底解除。
數(shù)日后,大明大將周大彪,率領(lǐng)軍容鼎盛的大明王師,抵達圣京城外。羅寬、羅老虎以及文武官員,簇擁著身穿素服、手捧印璽的世子趙瑾,出城十里相迎。
投降儀式莊重而肅穆。趙瑾跪獻降表印綬,周大彪代表大明皇帝張墨接受投降,并宣布赦免江南軍民,優(yōu)待越國宗室。
大明軍隊秩序井然地開進圣京城,秋毫無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