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人這些日子過的也挺緊張的,畢竟在晉國攻占了東南道大部分之后,他們也是幾次派遣了使者想要談和,然而對方卻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
最主要的問題是,他們在那三州的邊境線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虎視眈眈,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發(fā)動進攻。
雖然之前他們每次來都只是劫掠物資,人口,可是如今在這大陸之上扎了根,他們也感受到了大陸的好處,那可是比那一大堆小小的島嶼舒服多了,沒有滔天的風浪,也沒有狂暴的颶風,同時物資豐富,肥沃的土地隨隨便便就可以長出大量的糧食。
這樣好的地方,他們怎么舍得讓出去,所以如今在上報了幕府之后,幕府也是決定增派兵馬,修筑工事,不管怎么說,這三個州是一定要守住的。
如今這小小的三個州的地方,已經聚集了十二萬幕府的兵馬,當然了,馬不多,畢竟,群星之島上養(yǎng)馬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今也不過是將官有馬,還堪堪的組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的騎兵罷了。
天澤元年十二月,寒風凜冽,雪花紛飛,但這并沒有阻擋住東南道兵馬前進的步伐。經過長時間精心的籌備,一切都已就緒,只待一聲令下,便可踏上征程。伴隨著陣陣如雷般的轟鳴聲,東南道的兵馬浩浩蕩蕩地行動了起來。
此次出征,晉國可謂傾盡全力,共籌集了整整十五萬精銳之師。這些年來,隨著領土的不斷擴張以及流民的大量涌入,再加上數(shù)年的休養(yǎng)生息,晉國國力日益強盛,軍隊規(guī)模也迅速壯大。
如今,晉國的總兵馬數(shù)量已然直逼四十萬之眾!除去必須留守河西道和西域周邊以防敵軍突襲所需的兵力外,能夠抽調出十五萬雄兵悍將遠征倭寇,實在是游刃有余。
這十五萬大軍依照戰(zhàn)略部署分為三路,齊頭并進,同時向著那三個州的方向發(fā)起凌厲攻勢。其中,由莫謙之所率領的中軍人數(shù)最多,共計八萬人馬,他們肩負著主攻的重任,宛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直直刺向敵人的心臟。
當戰(zhàn)斗的號角正式吹響之際,說實話,起初倭人的底氣相當充足。畢竟,他們也集結了多達十二萬的人馬嚴陣以待。
雖說馬匹數(shù)量有限,但他們占據(jù)著主場優(yōu)勢,憑借著堅固高大的城墻作為屏障進行防御,對馬匹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
況且這些日子以來他們修筑工事,堅固城墻,同時準備各類守城器械,如今靠著城池防守,就算是晉王想要拿下也是相當?shù)睦щy。
只不過,等到晉國軍隊兵臨城下之后,第一天,他們就發(fā)現(xiàn)了,守不住,根本守不住。
那些該死的晉國士兵在城墻外推來了一大堆黑黝黝的鐵器,而那些鐵器會發(fā)射出沉重的鐵球,隨著那些鐵球砸落,城墻之上原本秩序井然的兵士瞬間亂成一團,大量的兵士被砸死,而那加固過的城門也完全扛不住這鐵球的轟擊。
這些鐵球砸的他們英勇無畏的武士哭爹喊娘,整個軍隊直接混亂起來,將官幾次三番試圖控制局面,可是卻毫無效果。
隨后晉國的騎兵沖鋒入城,而倭人的戰(zhàn)線也是一潰千里,三個州,前前后后只花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全部收復,這還要加上趕路的時間,而那些倭人也是落荒而逃。
好在倭人的指揮官留了一手,在岸邊留了大量的船只,如今也是借著那些船只逃到了海上,狼狽的回到了群星之島。
該死,如今回去要怎么跟幕府將軍交代,倭人的指揮官,尾田橫一郎坐在船上,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中年文士打扮的男人走了過來,操著一口流利的倭語說道:“大人,某有一計,可解大人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