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西突厥因為地域的問題,已經(jīng)是最晚收到消息的了,只不過和西突厥不一樣的是,其他幾個國家對于這個事情都比較動心,比如北夷,比如迦樓國,比如半漠部落,再比如月食國,對于他們來說,晉國就像是一個帶刺的肥肉,想要咬一口可是卻怕扎了嘴。
如今有人牽頭這個事情,若是當真可以聯(lián)合四面八方的勢力,這富貴也不是不能求一求。
毫無疑問,昔日里那西域五國與北夷皆曾在此事上栽過跟頭,所以僅憑他們自身之力,自是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然而,此次情況卻有所不同,因為有人提及到了吐蕃以及天竺這兩大強國,并宣稱它們將會參與其中。且不說這兩國實力之雄厚,單就其所能發(fā)揮出的作用而言,便可充當開路先鋒,為其余各國創(chuàng)造有利之機。
既然如此,那么此番行動似乎便具備了一定的可行性。正因如此,當下西域五國連同北夷的使團已然匯聚一堂,不僅如此,他們更是成功地拉攏了另外兩個地處更為偏遠的西域國度——塞疆和娑迪。如此一來,他們的整體實力無疑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就在各方相互扯皮、不斷試探之際,一份名為“八國協(xié)議”的計劃正逐漸成形。而這一回,他們即將集結(jié)成一支史無前例的八國聯(lián)軍,旨在向晉國展示其實力究竟強大至何種地步。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支聯(lián)軍倒頗有些類似于另一版本的“復(fù)仇者聯(lián)盟”。只不過,至于最終能否如愿以償?shù)貙崿F(xiàn)復(fù)仇大業(yè),目前來說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和探討。
畢竟,戰(zhàn)爭勝負往往難以預(yù)料,其中變數(shù)諸多,任何一方稍有不慎,都可能導(dǎo)致局勢逆轉(zhuǎn)。但無論如何,這場即將爆發(fā)的沖突已然引起了各方勢力的高度關(guān)注。
一封封情報正通過軍機處的網(wǎng)絡(luò)迅速的傳回到上京城中,匯總之后落在了宣北笙的案頭。
“八國聯(lián)軍?”宣北笙冷笑一聲,這倒是給了她最好的對外擴張的借口,希望他們可以堅持的久一點,不要過早的投降才是。
魏清淵這個時候很激動,他從來沒想到過,如今這反攻大陸的機會居然這么快就降臨了,一旦吐蕃和天竺出手,那么他們就可以渡海登陸,反攻大陸,重鑄武魏榮光,我輩義不容辭!
至于后來渡海而來的東臨劍仙,雖然他看不上,不過如今送上門來的高端戰(zhàn)力,也不是不可以合作一把。
而謝東臨呢,如今到底是寄人籬下,就算他一個人武力超群,也難逃各種小人陰私算計,所以也算的上是乖巧,借著東寧的地方慢慢養(yǎng)傷,恢復(fù)元氣。
只不過很快西域各國和北夷都收到了晉國的國書,上面是晉國言辭激烈的威脅,如今各個國家內(nèi)部也是心思浮動,都進一步開始衡量這件事情的利弊。
內(nèi)部率先出現(xiàn)問題的國家實際上正是迦樓國。一直以來,迦樓國與晉國之間的關(guān)系就頗為復(fù)雜。尤其是之前那一場動亂過后,迦樓國對于晉國的感受愈發(fā)直接且深刻。
究其原因,無非是曾經(jīng)遭受過晉國猛烈的攻擊,被打得狼狽不堪、心驚膽戰(zhàn)。甚至?xí)x國都沒有親自出手,只是扶持了一個反對勢力罷了,因此,面對強大的晉國,迦樓國上下都心生懼意,再也不愿輕易去招惹這頭兇猛的巨獸。
與此同時,迦樓國內(nèi)部也開始陷入激烈的討論之中。一部分人認為應(yīng)該抓住眼前這個難得的機遇,果斷地向晉國投誠示好;而另一部分人則擔(dān)心此舉會引發(fā)其他盟國的不滿和報復(fù),從而讓迦樓國陷入更為艱難的境地。于是乎,迦樓國的王庭一直在權(quán)衡著其中的利弊得失,舉棋不定。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正當迦樓國還在猶豫不決之際,北方的夷族竟然搶先一步打破了原本的同盟約定!他們毫無征兆地將那位身處北夷的武者抓捕歸案,并毫不猶豫地將其送往了晉國。
緊接著,北夷與晉國迅速達成了攻守同盟協(xié)議,不僅相互開放貿(mào)易通道,允許彼此間自由通商,而且北夷更是不惜耗費巨資,用數(shù)量驚人的銅礦和鐵礦從晉國換取了堆積如山的糧草。
完成這筆交易之后,北夷方面立即開始大規(guī)模地整頓軍備、操練士卒。種種跡象表明,他們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磨刀霍霍,其目標似乎毫不掩飾地指向了另一個與之相鄰的部落——瀚海部落。一場腥風(fēng)血雨眼看就要在這片土地上掀起……
要說這瀚海部落,所占據(jù)的面積也很大,而且同樣是游牧民族,只不過他們的位置還要靠北一些,日子也更艱苦一些,所以人口不算繁茂,但是卻又很強的野性和征服欲望,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很能打。
而這瀚海部落的位置恰好隔開了北夷和西域五國,自然這一次也去游說了瀚海部落,然而這個部落似乎對攻打晉國一點興趣都沒有,更是直接把那個去游說的人趕了出來。用他們的話說,他們想要的東西要靠他們自己去搶,至于同盟?他沒有興趣和弱小者同盟,他們不配。
隨著北夷的脫離,原本籌謀許久的八國聯(lián)軍直接變成了七國,缺少的還是那個最強大的北夷,剩下的七個國家各自也都打起了退堂鼓。
好在吐蕃和天竺的聯(lián)軍已經(jīng)出發(fā),看起來這一次他們是鐵了心要對晉國動手,也算是給他們安了一顆定心丸。
然而隨后,晉國的鐵騎就已經(jīng)踏破了迦樓國的大門,天澤五年一月,迦樓國都城破,迦樓國主西逃,整個迦樓國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全部被晉國占據(jù),最重要的一點是,剩余六國居然一兵不發(fā),看著晉國攻占整個迦樓國。
天澤五年三月,迦樓國將軍忽而德殺迦樓國主,以頭顱敬獻晉國國君,至此迦樓國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之中,晉國的疆域進一步擴大。
此時,吐蕃和天竺的聯(lián)軍還在趕往西川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