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和粱王是一母同胞,為皇后所出。
魏王陳然在崇平帝五子三女中,排行第三;粱王排行第六。
此外齊王,楚王二子則是庶出,年歲較長,早已娶妻生子,在六部中皆派了差事。
然而,崇平帝春秋鼎盛,勵精圖治,加之汲取上一代太子早定,奪嫡事酷烈故,不愿早定國本。
至于咸寧公主陳芷,母妃則是當(dāng)今皇后的妹妹——端容貴妃所出,與魏、粱二王并非一母。
值得一提的是,陳漢定制,一后、一皇貴妃、二貴妃,為保持皇后的超然地位,皇貴妃虛置。
而對貴妃封號,多是兩字,意為一字難括其品容德貌,這在以前朝代,可能更像是謚號。
如端華,端容,賢德,惠淑……
但對于謚號,則另加幾字以示贊美頌德之意,需要足足湊夠一定字?jǐn)?shù),根據(jù)生前品級功德,字?jǐn)?shù)也是不同,這是說兩字并不足以涵蓋皇家之尊榮品德。
據(jù)說,這是大漢禮部厘定國家典儀——謚法時的創(chuàng)舉,其疏義節(jié)略大致如下:因周創(chuàng)謚法,秦?zé)o謚號,自前漢以降,重定禮樂謚法,歷朝歷代皆蕭規(guī)曹隨,亦步亦趨,而我大漢再定典章儀制,謚法當(dāng)繼往開來,延布漢家禮制于宗廟天下。
因此,陳漢禮制較前明就有不同,天子之子嗣,封親王則為一字,如齊、楚、魏、粱,而一旦新君嗣位,則封兄弟輩為二字親王,如忠順親王,義忠親王等等。
而如四大郡王:東平,西寧,南安,北靜,則是開國所敕封的外姓郡王。
禮法森嚴(yán),尊卑儼然,封爵之號都可窺見一二。
聽得三哥訓(xùn)斥,粱王陳煒笑了笑,并不在意。
只是經(jīng)此一事,魏、粱二王對賈珩的興趣倒也淡了一些。
賈家的人,終究還是有著幾分敏感的,或者說不僅僅是賈家,就連四王八公,他們縱然貴為親王,這幾家子弟,也都不便結(jié)交。
念及此處,魏王的心思愈發(fā)淡了些,看向陳芷以及清河郡主李嬋月,笑道:“時間不早了,兩位妹妹,我們該回去了?!?/p>
陳芷點了點頭,顯然也從魏、粱二王的眼神交流中察覺出一些微妙端倪,狹長鳳眸中現(xiàn)出一抹思索,瞥了一眼站在馮紫英身旁的賈珩,然后對著妹妹李嬋月,清聲道:“走吧,仔細(xì)回去晚了,姑母該說你了?!?/p>
李嬋月怏怏不樂地應(yīng)了一聲。
幾人說話間,陳芷對馮紫英,清聲說道:“你既與人故友重逢,好生敘舊就是,不必護送了,歸家之后,代本宮向馮老將軍致意。”
“謝殿下?!瘪T紫英雖不知原本興高采烈的幾位貴人為何又失了興致,不過也沒多想,反而樂得如此,若非父親逼著讓他隨駕,他才不陪著這幾位天潢貴胄,在山林中無所事事的閑逛。
遇到獵物,也要先緊著這些皇子、皇女,忒不痛快!
賈珩面色始終淡然,并沒有什么情緒波動。
其實,這就是貴人的日常,注意力稀缺——因為天下讓他們感興趣的,好玩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道左相逢于他,也只是覺得遇上了一個有趣的少年罷了。
幾騎說笑著,從一旁經(jīng)過,留下馮紫英和賈珩敘話。
魏王陳然也好,粱王陳煒也好,抑或是咸寧公主陳芷和清河郡主李嬋月也罷,說來說去,自始自終,連馬都沒有下……
賈珩自是坦然,目送幾人離去,轉(zhuǎn)頭看向馮紫英,笑了笑道:“紫英兄,方才多謝解圍了?!?/p>
這等貴人,出身尊榮,心思不定,方才可以是取笑,也可以是嘲弄,事情走向朝哪里去,往往取決于心情以及他的對答。
不過他有時候?qū)幷鄄粡?,不愿屈己從人的性子,不定惹了彼輩不快?/p>
不是他先入為主,以貌取人,起碼看那魏王面容陰鷙,就不像是性情疏闊的,至于另一位年輕人,談笑無忌,則有些熊孩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