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華盛頓燈火輝煌,繼續(xù)著白日的熱鬧與喧囂。
點點燈光由遠而近,伴著汽車飛馳而過的聲音,再次化為無邊的點點繁星,無數(shù)的光線連成一條閃亮的流動的光帶,長長的道路如天上璀璨的銀河。
“親愛的,你不覺著今晚唐納德格雷厄姆有些奇怪嗎?”
平穩(wěn)緩行的邁巴赫中,伊萬卡帶著一絲倦色的依偎在安迪懷里,微瞇著美眸,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秀眉微蹙的抬起俏臉,看向同樣在閉目養(yǎng)神的安迪的側(cè)臉詢問道。
“確實是有點怪異。總感覺他一直在試探我有沒有興趣收購華盛頓郵報一般。。。”
安迪想到對方拐彎抹角的詢問自己未來有沒有政治意圖,對于報業(yè)未來的走向,以及交淺言深的向他這個外人提及華盛頓郵報的一些困境。
雖然當(dāng)初他花了一美元買下了《新聞周刊》,但是他和格雷厄姆家族的交情真沒有很深,交易之所以會成功,也不過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罷了。
“沒錯!”
伊萬卡稍顯激動的坐直了身體,目光灼灼的和安迪對視著說道:“前途未卜,傳統(tǒng)媒體開始被這個時代甩在身后,整個行業(yè)的頹勢若隱若現(xiàn),而《郵報》更是發(fā)行量和收益節(jié)節(jié)下滑。近年則虧損嚴(yán)重,或許找一個合適的新主人,反倒成了一種苦澀的安慰?!?/p>
安迪本來有些緊皺的眉頭,聽到伊萬卡的大膽猜測,也是一愣,他之前還真沒敢想,并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他沒想過格雷厄姆家族會賣掉《郵報》,相信了解華盛頓郵報的人,也不會認(rèn)為格雷厄姆家族會這么干。
自水門事件后,《華盛頓郵報》就成為了美國新聞界的標(biāo)桿,他們在那個時代關(guān)口的勇氣與選擇,成為美國新聞史、美國政治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凱瑟琳格雷厄姆則成為世界上最為權(quán)勢的女性之一。
而現(xiàn)任當(dāng)家人唐納德格雷厄姆接過ceo頭銜的20年中,《華盛頓郵報》贏得了32項普利策新聞獎,僅次于《紐約時報》。
格雷厄姆家族對這份報紙已經(jīng)控制長達80年,足可見這個家族是有多么愛這家報紙,而把它賣出去又有多么難過。
“不大可能。。?!卑驳显较朐接X著不可能,有些狐疑的說道。
“為什么不可能?我想不到比你更加合適《華盛頓郵報》的理想老板了,你富有,點子多,又是it界的新貴,最重要的是愿意忍受報紙的長年虧損和微薄的利潤。而且之前收購了那些報紙運營,你已經(jīng)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外界你一直在秉承報社新聞理念,并無政治企圖。”
伊萬卡卻堅信自己的直覺和分析,越說越激動,沒辦法不激動,《華盛頓郵報》與《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同屬于美國報紙第一梯隊,也是唯一能在人才水平,報道深度和廣度,國際新聞報道等方面真正有能力效仿《紐約時報》并與之競爭的報紙。
“不過,想來,就算是格雷厄姆家族愿意出售華盛頓郵報,也會有著諸多的限制和前提,并沒有那么容易就能輕松的把它收購了。”
安迪被伊萬卡這么一說,也有點相信了。
伊萬卡眸光閃爍,嘴角上揚,不以為意的輕笑道:“呵呵,郵報一旦落入你的手中,你想握多久就握多久,想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愿為報紙壯大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那些所謂的限制也只不過是格雷厄姆家族一廂情愿的想法罷了!”
“。。。確實有些一廂情愿了。或許我該約安迪史密斯單獨聊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