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美,乃至全世界都在拿著‘抱孩子前先消毒’的梗戲謔調侃安迪一家豪門奢侈生活的時候,紐約法院正式接受了安迪史密斯律師團對《紐約郵報》以編造事實,造謠誹謗的訴訟進行了正式立案。
起訴書以《紐約郵報》發(fā)布與事實不符的攻擊性言論,并對安迪史密斯以及家人造成名譽傷害,影響極其惡劣,請求法院追究《紐約郵報》的法律責任,并消除不良影響,賠償精神損失費等共計10億美元。。。
此消息和天價賠償金一透露,全美頓時嘩然,其它媒體更是激動莫名的開始準備報道這場兩位傳媒大王的較量,這絕對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媒體大戰(zhàn)和媒體盛宴,而吃瓜群眾們興高采烈的靜待大瓜落下。
各種報道,消息甚囂塵上,很多法律人士更是站出來現(xiàn)身說法,普遍認為《紐約郵報》的勝訴的希望渺茫,因為報道結尾的那幾段反問,確確實實充滿了惡意,還是對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除非紐約郵報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在新聞報道中陳述的是事實。
不然,將會敗訴賠款,而《紐約郵報》恐怕拿不出10億美元,只有破產(chǎn)倒閉一途了。
其實看過那篇報道的人,大部分都知道,紐約郵報報道的內(nèi)容,恐怕真實性很低,就算是有些內(nèi)容是真實的,但是他們也拿不出證據(jù)和證人證明是真實的,除非他們能拿出安迪史密斯家里的日常起居錄像來證明,然而,著無疑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美國很早就有誹謗罪,包括書面和口頭的誹謗。
到了上個世界八十年代末,由于電子媒體的興起,公開惡意發(fā)布(即第三者以上的人看到或聽到)不符合事實的攻擊性文字作為界定誹謗罪的標準之一。
這一次的言論自由恐怕真的無法成為紐約郵報的擋箭牌了,所謂輿論自由是指個人和媒體表達意見的自由,評論者可以從個人喜好、道德標準和社會影響等各個方面對某個人、某個公司、某個事件發(fā)表意見和看法。
但是,言論自由不等于可以通過惡意捏造事實、制造謠言的方式對某個個人或公司進行不實指控。
因為惡意的事實指控則極具危害性,這種誹謗以貌似陳述真實事實的方式發(fā)布出來,非常容易誤導社會大眾。
所以,美國法律對事實指控有著非常嚴格的界定。
第一時間接到消息的魯伯特默多克則是對這起訴訟嗤之以鼻,從他開始做傳媒以來,打官司對他和他的新聞集團來說,早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誰還沒有個律師團?
對他們這些富豪來說,打官司真的是一點都不怵,什么?
打贏的希望渺茫?
那就拖,拖個三年五載的,拖到大家都累了,煩了,再加上世事無常,說不定哪天就和解了,就這么簡單。
雖然這次,安迪史密斯未必會妥協(xié)和解,但是默多克已經(jīng)讓律師團做好了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至于安迪史密斯其它的打擊手段,老狐貍也是早有預測。
安迪史密斯能夠對他和新聞集團造成傷害的,無非就是已經(jīng)用過一次的‘竊聽丑聞’的把柄,不過,上次就已經(jīng)吃過虧的老狐貍,又怎么可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英國那件事情,你確定都收拾干凈了,對嗎?”辦公室中,默多克面色嚴肅的看著自己兒子詹姆斯問道。
“確定,手尾全部掃清?!?/p>
“嗯,這段時間,讓金融團隊,盯緊金融市場,我擔心,他會在股市上做文章!”
默多克雙眼微瞇著,淡漠的說道,雖然他不怕和安迪史密斯碰一碰,但是也不會和最初那樣存在著輕視,現(xiàn)在的安迪史密斯,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輕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