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二年,五月,汴梁城,汴河碼頭。
五月的汴梁,暑氣初升,運(yùn)河兩岸垂柳如煙,蟬鳴聲嘶。往日里舳艫相接、喧囂鼎沸的汴河碼頭,今日更是被一種不同尋常的熱切與期盼所籠罩。消息早已不脛而走:秦王府的船隊(duì)已抵開德府,而其中一艘快船,正沿著運(yùn)河疾馳南下,直抵京師!船上載著的,是那位傳聞中已在火海中香消玉殞的秦王妃趙明玉,以及同樣“死而復(fù)生”的世子陳忠和!
碼頭上,人頭攢動(dòng),比往日更加擁擠。除了照常忙碌的腳夫、商賈,更多了許多衣著體面的各府仆役、管家,乃至一些看似尋常百姓、實(shí)則目光銳利、悄然維持秩序的皇城司便衣。人群的最前方,一群衣著尤為華貴、神色焦急的婦人丫鬟格外醒目,為首的一位老婦人,鬢發(fā)微霜,身著誥命服制,由侍女?dāng)v扶著,不斷引頸向河道遠(yuǎn)方眺望,眼圈泛紅,手中緊緊攥著一方絲帕,正是趙明玉的親生母親,陳忠和的外祖母,趙家的老夫人。
“娘,您別急,船就快到了,就快到了…”
身旁,一位身著紫色官袍、氣度沉穩(wěn)的中年男子低聲勸慰著,眉宇間卻也難掩緊張與激動(dòng),正是新任開封府尹、趙明玉的兄長、陳忠和的舅父趙德安。他口中雖安撫著母親,自己的手心卻也微微出汗。妹妹劫后余生,病體支離,他這做兄長的,心中豈能平靜?
“我怎能不急!”
老夫人聲音帶著哽咽,“我的玉兒…
…
受了多少苦啊!還有忠和,我那苦命的外孫兒!那起子殺千刀的惡人!若是他們有個(gè)好歹,我…
…
我…”
她說不下去,只是用帕子不住地拭淚。
趙德安心中酸楚,只能重復(fù)道:“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
…
都平安,這就是萬幸,萬幸…”
遠(yuǎn)處,運(yùn)河拐彎處,一面熟悉的“陳”字王旗率先映入眼簾,隨即,一艘吃水不深、航速頗快的官船破開水面,向著碼頭緩緩靠攏。船頭甲板上,數(shù)道身影清晰可見。
人群瞬間騷動(dòng)起來!
“來了!來了!”
“是王妃的船!”
“快看!那是世子!”
船板尚未完全搭穩(wěn),趙老夫人已掙脫侍女的手,踉蹌著撲到最前面。趙德安急忙上前扶住母親。
船頭上,陳忠和小心翼翼地?cái)v扶著自己的母親趙明玉。趙明玉一身素凈的湖藍(lán)色襦裙,外罩一件薄薄的披風(fēng),面色蒼白如紙,身形瘦弱得仿佛一陣風(fēng)就能吹倒,唯有那雙望向岸上親人的眼睛,燃著激動(dòng)與難以置信的光芒。陳忠和站在母親身側(cè),年輕的面容上帶著長途跋涉的疲憊,但眼神沉穩(wěn),小心翼翼地護(hù)衛(wèi)著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