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煤模具修好后,四合院中關(guān)于文化展覽活動里傳統(tǒng)生活展示區(qū)的籌備又有了新進展。大家決定趁熱打鐵,馬上制作一批蜂窩煤,以便在活動當(dāng)天能更好地呈現(xiàn)使用蜂窩煤爐做飯的場景。
午后,陽光暖暖地灑在四合院的空地上,一張大桌子被搬到了院子中間,上面放著修好的蜂窩煤模具,旁邊則是堆好的煤粉和黃土。按照傳統(tǒng)比例,黃土和煤粉要按一定比例混合,才能制作出好用的蜂窩煤。
傻柱擼起袖子,率先說道:“我先來試試這新修好的模具,看看效果咋樣?!闭f著,他把適量的煤粉和黃土倒入一個大盆中,加入適量的水,開始用力攪拌起來。不一會兒,原本松散的煤粉和黃土在傻柱的攪拌下,逐漸變成了均勻的煤泥。
傻柱將煤泥鏟到蜂窩煤模具旁,拿起模具,熟練地將煤泥填入模具的一個個圓孔中。他用手輕輕按壓,確保每個圓孔都填滿煤泥,然后將模具放在地上,用腳踩實,使煤泥更加緊實。
“嘿,大家看,這模具壓出來的蜂窩煤形狀還真不錯?!鄙抵贿呎f著,一邊小心地將模具提起,一塊成型的蜂窩煤便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蜂窩煤上的圓孔排列整齊,大小均勻,看起來十分規(guī)整。
“傻柱,干得漂亮!”葉辰在一旁稱贊道,“接下來,大家一起動手,多做一些蜂窩煤,到時候活動現(xiàn)場就不怕不夠用了?!?/p>
在葉辰的號召下,四合院的居民們紛紛圍了過來,開始分工協(xié)作。賈東旭和幾個年輕人負責(zé)繼續(xù)攪拌煤泥,保證材料的供應(yīng);秦淮茹和幾位大媽則幫忙傳遞工具,清理周圍的煤粉;而易中海和閻埠貴則在一旁指導(dǎo),確保大家制作的蜂窩煤質(zhì)量合格。
孩子們也在一旁興奮地看著大人們忙碌,他們雖然幫不上大忙,但那好奇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興趣。其中一個小孩忍不住問道:“爺爺,為什么要做蜂窩煤呀?”
易中海笑著回答道:“孩子,以前沒有煤氣和電的時候,大家就是靠這蜂窩煤來做飯、取暖的。這可是咱們老北京生活的一部分,在文化展覽活動上展示出來,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咱們以前的日子是怎么過的?!?/p>
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中對即將到來的文化展覽活動更多了幾分期待。
就在大家干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許大茂也趕了過來。自從上次主動提出幫忙后,他一直積極參與到籌備工作中。看到大家都在制作蜂窩煤,他連忙說道:“我也來幫忙,給我安排點活兒?!?/p>
傻柱笑著說:“大茂,你去幫著把成型的蜂窩煤搬到那邊晾著,注意輕拿輕放,別把煤弄壞了?!?/p>
“好嘞!”許大茂應(yīng)了一聲,便小心翼翼地搬起蜂窩煤,放到指定的地方晾曬。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地上的蜂窩煤越堆越多。每一塊蜂窩煤都凝聚著四合院居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對文化展覽活動的期待。
然而,制作蜂窩煤的過程并非一帆風(fēng)順。在制作過程中,有幾塊蜂窩煤因為煤泥攪拌不均勻,或者按壓的力度不夠,出現(xiàn)了形狀不規(guī)則的情況。閻埠貴拿起一塊不太合格的蜂窩煤,仔細查看后說道:“大家注意啊,煤泥一定要攪拌均勻,按壓的時候力度也要適中,不然蜂窩煤容易松散或者變形,到時候在活動上就不好展示了?!?/p>
大家聽了,都更加認真起來,后面制作的蜂窩煤質(zhì)量也越來越高。
看著那一堆成型的蜂窩煤,四合院的居民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這不僅僅是一塊塊普通的蜂窩煤,更是他們傳承和展示四合院文化的重要道具。大家期待著文化展覽活動開幕的那一天,能通過這些蜂窩煤,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老北京傳統(tǒng)生活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