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落腳之處,其實只是市集旁一處毫不起眼的小民居。
浮華寥寥,煙火半舊。
若非說有什么特別,便是這處小屋朝外街的大半扇門板都可朝上而開,以兩只竹竿分別撐起左右兩側門板之后,既加寬門檐,不讓雨水濺入屋內(nèi),屋內(nèi)也可以更亮堂一些。
想來應是從前在此處居住營生的小商人做的小巧思。
不管買不買小物件兒,能容納更多避雨的行人,讓來往者多看幾眼,沒準就有生意。
只可惜。。。。。。
雨水自余幼嘉臉上徐徐滾落,她沒有開口,只是幫著撐起門檐,方才走進民居之中,準備歇歇腳。
可不進不要緊,這一進,余幼嘉這才發(fā)現(xiàn)民居中除了左右各一扇通往內(nèi)屋的竹簾門,竟是連桌椅板凳都沒有。
外屋中占地最大的是幾卷鋪地的草席,草席上擺著一個木匠活極差的小案幾,案幾上又有三兩茶具,三兩張紙,僅此而已。
余幼嘉沉默不語,朱焽卻是快步走進內(nèi)屋里一陣窸窸窣窣,再出來時手中已捧了一個老舊的銅炭盆,肩上還搭著半匹干凈的棉布。
銅炭盆里早已冰冷,朱焽沒有著急,只是先將肩上的棉布遞給余幼嘉,方笑道:
“城中制度頗好,只要勞作,便會發(fā)放各家所需之物?!?/p>
“我阿弟初來此處時,因此處一切都是舊物,有些不習慣,我便要了兩匹布,以半匹布作報酬,勞煩一位嬸子給他新做了一床被褥,我本正想著多了半匹,如今你來,倒是正巧能用上?!?/p>
“先擦擦雨水,我這就生火。”
余幼嘉也沒客氣,接過棉布開始擦拭發(fā)絲間的濕氣。
朱焽也當真放下炭盆后,便轉而又去內(nèi)間忙碌。
外頭是傾盆大雨,屋內(nèi)是窸窸窣窣的響動。
響動不曾偏移,一直都在一處摸索,離簾門極遠。
余幼嘉沉默了幾息,眼見外面無人,索性一邊脫掉外衣擦拭濕氣,一邊問道:
“二公子不在嗎?”
朱焽溫厚的聲音隔著一道木門傳來:
“他這幾日有些鬧脾氣,自己尋著事情做,不總在家中?!?/p>
余幼嘉擦拭的手一頓,瞇眼問道:
“二公子又鬧脾氣了?”
奇怪。
為什么說又呢。。。。。。
但,為什么又感覺說‘又’也很正常呢。。。。。。
朱焽溫厚的嗓音中這回夾雜了些許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