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李鈺看了這題后,還沒有來得及破題,外面便已經(jīng)狂風(fēng)暴雨。
他不得不用身體去阻擋雨水進入。
而如今再看此題。
昨夜經(jīng)歷的困頓與周遭士子的病容。
似乎都與這“非時而出”、“道窮”的悲愴感產(chǎn)生了共鳴。
此題重在一個‘感’字,圣人非為記異,乃因獲麟而感時傷懷,悲道之不行。
麒麟,仁獸也。
出于亂世而被獲,是其不幸,亦象征仁德之道于當(dāng)世之困厄。
圣人見此,心生同悲,故絕筆于此。
破題需點明此非尋常記事,乃《春秋》終結(jié)之象征,寓含圣人深沉的悲憫與無奈。
李鈺思慮至此,已經(jīng)有了破題思路,他提筆寫下。
《春秋》紀獲麟而止,蓋圣人感瑞應(yīng)之非時,而傷吾道之窮也。
接下來就是承題。
夫麟仁獸也,必待圣人而在。
今出非其時,麋身牛尾,蹄而不蹄,折左足,見獲于野人,則非其常也審矣。
夫子知為己出,故反袂拭面,涕沾袍,曰‘吾道窮矣’,此其所以絕筆于斯歟?
意思是,麒麟是仁獸,必定要等到圣人在位時才出現(xiàn)。
如今出現(xiàn)得不是時候,長得麋身牛尾,有蹄卻不踢人,左足折斷,被樵夫獵獲,這顯然是不正常的啊。
孔子知道它是為自己而出現(xiàn),因此用衣袖擦臉,眼淚沾濕了袍子。
說“我的道窮盡了”,這難道不就是他在此絕筆的原因嗎?
寫下承題,李鈺仿佛也感受到了兩千年前那位圣哲心中的巨大悲涼。
他沉浸在這種情緒中,開始繼續(xù)構(gòu)思后面的文章,
將一夜的風(fēng)雨困頓和清晨的感慨,都化入了對這道深奧經(jīng)義的闡釋之中。
文章寫完后,李鈺看了一遍,自覺很滿意,竟是找不到半點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