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的熱鬧喧囂過后,成都府的氣氛并未歸于平靜,反而更加熱烈。
眾多士子都在等著鄉(xiāng)試放榜,等自然不是干等。
這些日子,各大青樓幾乎夜夜爆滿。
老鴇們笑得嘴都要合不攏了。
這些士子們從各府過來趕考,身上都是帶足了銀兩。
雖然平時不怎么舍得花,甚至有的士子有客房不住,偏偏要住十文錢一晚的柴房。
可見也是很節(jié)約的。
但到了青樓后,就不節(jié)約了。
錢是大把大把地花,將文人愛風流,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各家青樓也會做生意,趁熱打鐵,舉辦詩會。
誰要是能獲得前三,可以免去酒水錢,還可以和花魁近距離接觸。
這無疑讓士子們更加興奮。
紛紛精神抖擻,寫詩作詞。
頻頻有佳作傳出,然后被傳唱。
這些佳作自然也就歸了青樓所有,也是為此,士子們互相不服氣。
然后形成了以籍貫為紐帶的群體。
成都府本地的士子自詡見多識廣,占據(jù)地利。
重慶府的士子則以性格剛勁、文風犀利著稱。
順慶、敘州、瀘州等地的士子亦不相讓,皆認為本府文風鼎盛,人才輩出。
每當有佳作出現(xiàn)時,這些士子便要評頭論尾一番。
如果佳作獲得眾人認可,那一府的士子自然揚眉吐氣,走路腦袋都要抬得高一些。
馬致遠等人也不能免俗,和順慶府其他士子一起,頻頻出入青樓。
這一日,馬致遠,高登云,張書懷,鄭仁厚四人怒氣沖沖地回來。
“阿鈺,你可一定要替我們出頭?。 ?/p>
“是啊,重慶府的那些士子太可惡了?!?/p>
李鈺正在房間和林澈玩五子棋,林溪,李蕓不讓他們?nèi)デ鄻恰?/p>
兩人也無聊,鄉(xiāng)試剛考完,也不想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