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師奏起《采蓮曲》,舞姬們披著碧色紗裙旋舞,裙擺翻飛如菖蒲葉拂水。
李萬天端起銀杯,對群臣笑道:“今日端午,與諸卿共賞歌舞、品粽飲酒,不負此節(jié)?!?/p>
“謝陛下!”
話音落時,殿外傳來幾聲清脆的蟬鳴,恰與殿內(nèi)樂聲、笑聲融在一起,釀成滿殿端午暖意。
舞娘在場中翩翩起舞。
她們赤足露腰,布料極少,翩翩起舞間媚態(tài)十足。
林鈺觀瞧著,就見這些舞娘年歲都不大,相貌更是上乘,不似民間歌舞場里的風(fēng)塵女子,應(yīng)該是宮里專門培養(yǎng)的。
還是當(dāng)皇帝好啊,可以天天看小姑娘跳舞。
若是來了興致,隨便封幾個官女子便能夜夜笙歌。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當(dāng)皇帝只是為了捉弄女性取樂,那未免也太低端了。
林鈺還不屑如此。
宴會開始,幾位親王與重臣輪番起身敬酒。
李萬天龍心大悅,來者不拒,幾杯雄黃酒下肚,面色也紅潤起來。
一曲終罷,酒過三巡,歌舞漸歇。
大明宮瞬間安靜下來。
其實這種場合就沒有幾個人是來吃飯的,誰家里沒點山珍海味?
他們都是來討皇帝開心的。
只要李萬天開心,仕途就能更進一步,所帶來的好處可不是幾盤大魚大肉能比的。
禮部尚書王眾康躬身出列,朗聲道:“陛下,年年端午皆是歌舞,未免乏味。不若效仿民間,行個飛花令,或以端午為題吟詩作賦,為佳節(jié)助興,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李萬天放下酒杯,興致盎然地點頭:“此議甚好,便依愛卿所言?!?/p>
他環(huán)視一圈,目光掃過殿下眾人,“哪位愛卿愿先來一首?”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還是方才提議的王眾康先站了出來,搖頭晃腦地吟了一首七言。
無非是些“龍舟競渡”、“艾草迎祥”的陳詞濫調(diào),雖工整卻無甚新意。
李萬天面帶微笑,不置可否地頷首。
隨后又有幾位大臣與親王獻上詩作,皆是平平,聽得李萬天眼中的光彩都黯淡了幾分。
大周自立國以來,重武輕文,詩詞一道實在沒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