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被完全不講道理的人為限制,在內(nèi)地自出道以來就沒有過對手;
“在國際上與世界嘻哈天王埃米納姆針鋒相對,卻被一些人稱之為沒有一家獨大——英文專輯銷量僅保持了四周連冠,有失在國內(nèi)的水準。
“而這一次在香港,他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傳奇記錄,并以一己之力將香港新城電臺的市場份額拔高,超越了香港電臺與香港商業(yè)電臺,名列香港第一……”
作為內(nèi)地最為權威的樂壇雜志,《當代歌壇》幾乎可以說是隨著樂壇衰落而一起衰落的。
總編幾乎是每天都在發(fā)愁要不要更改雜志定位,再多增加一點影視方面的信息,否則的話內(nèi)地樂壇基本上已經(jīng)沒能有能寫的東西了,周易霸榜早就是必然情況,港臺新歌手也沒有一個人膽敢在這方面挑戰(zhàn)周易這位橫空出世的天神,另一個新聞大戶謝庭峰還他媽出事了。
直到周易的這一次在國內(nèi)史無前例的商業(yè)價值體現(xiàn)——真的是史無前例。
以一己之力幫助新城電臺完成了過去十多年都沒能夠?qū)崿F(xiàn)的夙愿——超越香港電臺與商業(yè)電臺,登頂?shù)谝弧?/p>
雖然這其中王非的粉絲也出了不少力,畢竟是他們堅持到了最后一刻。
但他們終究還是失敗了。
當話語權由勝利者掌握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了這一場潑天之功只會屬于周易一個人,其他人想要沾邊都沒有可能。
《當代歌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直接無視了名義上應該也屬于是內(nèi)地出身的王非,直接將這頂桂冠戴在了周易的頭上,用來感謝他這個月以來對雜志銷量的拯救——
靠著不斷發(fā)布周易的攻堅戰(zhàn)消息,《當代歌壇》銷量活過來了。在這個買一本雜志就可以全班傳閱的年代,甚至還創(chuàng)下了千禧年以來的銷量新高!
“周易好厲害!那么多耳熟能詳?shù)南愀鄹枋侄急淮驍×?。?/p>
“王非不是說是鄧麗君之后最厲害的女歌手了嗎,她都輸了啊……”
“……”
上饒,周家村。
當趙萍夫妻倆還在有一搭沒一搭開著超市以避免讓自己太無聊,服務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時候,《當代歌壇》的喜訊就已隨著渠道的分發(fā)流傳到了這里。
自小看著周易從穿開襠褲滋水槍到長大成人當大明星的左鄰右舍們在打麻將、河邊洗衣服時多多少少會嘮到周易征服香港這回事。
“華仔都沒了?張雪友也輸了?還有王非?”
“我的媽呀,老周家那個兒子那么猛嗎,我還以為他就在我兒子他們年紀的人里火?!?/p>
“……”
對于他們這些位于偏遠小城市下的鄉(xiāng)鎮(zhèn)居民來說,他們對超級明星的固有印象就是香港以前那一批人——周易到底有多火,他們其實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你跟他們說美國天王埃米納姆有多牛多牛,他們只會一臉懵逼;你跟他們說周易全球暢銷,他們也只會由衷的夸獎一句這孩子有種,能賺外國人錢,但對所謂的全球暢銷并沒有多大概念。
頂天了就是對賺錢這檔子事很敏感,知道他賺了很多很多錢,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好幾個億。
但香港那些大明星都不一樣了。
不僅僅是周家村,將這個范圍擴展到全國各省市的鄉(xiāng)下地方,父母輩印象里的超級大明星那就是香港那一批人,有些人甚至還能將李綜盛羅大右給認成了香港的;
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里,在周易“老子就是歷史第一第二第三”的震撼發(fā)言傳出來后也難免有不少厚古薄今的中年人對這個猖狂的小子直皺眉。
但現(xiàn)在,當他們心中所謂的圣地被攻占時,他們之中的有些人就算是不服也得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