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思索后,許多學生紛紛舉起了手。
唰唰唰!
唰唰唰唰!
而舉起手的人,意思就是表明當時就在學校里面。
“老師,我七點半在學校的!”
“但我沒看到什么小偷!”
“我也是這樣的情況!”
“那小偷真是太狡猾了!”
“……”
隨著更多手舉起,同學們也一個個開了口。
事實上,在場的學生都沒有真見到過賊。
所以在講述過程中,就像撥浪鼓般搖頭不止。
這個時候班上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抬手表態(tài)。
只剩下幾位同學還未做出反應。
此時方漢青將目光投向這幾個學生:“易曉洋、段寶洪同學,你們怎么沒有回應呢?”
言畢,只見易曉洋臉上洋溢著輕松笑容地說:“老師啊,那時候我還不在校門口,哪能看到什么小偷呀。”
段寶洪則面帶慶幸答道:“我也一樣,那會兒我還在家里,這事跟我扯不上關系哦!”
要知道那時候正值七點半左右。
這群小孩通常在家里磨磨蹭蹭,拖上個十來分鐘才會離家出發(fā)。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個人習慣;
另一方面這也是出于他們自身偏好。
因此當他們述說這件事時,神情中不免帶著幾分得意。
顯然并未把那個時間節(jié)點當一回事看待。
其他幾個沒有抬手的孩子也是同樣的說法。
“老師,七點半我們還沒進校園咧!”
“那時我們就還沒出門呢!”
看起來,他們是自然而然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