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此番進京的目的不言而喻,他是為軍權而來,意在統兵出征。對此,李乾只是淡然一笑,未作表態(tài)。
王忠嗣雖是不可多得的良將,卻缺乏政治眼光,未能洞察李隆基早已選定李乾為西征統帥的深意。
正如李泌所言,皇帝不愿將大唐安危系于王忠嗣一人之身,而是要著力培養(yǎng)李乾,為王朝再立一根擎天玉柱。
果然不出李乾所料,王忠嗣一到長安便求見圣駕,姿態(tài)謙卑地向李隆基請罪,承認當初在石堡城一戰(zhàn)中怯戰(zhàn)之過,繼而請命統兵征討大食。
而李隆基只是溫言勉勵,再無他話。
王忠嗣仍不死心,在長安四處活動,求見太子李亨,一再表示愿為太子保駕護航。
若在往日,太子必定滿口應承,竭力為其爭取兵權。但此次經李泌點醒后,太子只是好言撫慰,便再無下文。
在此期間,李乾與李泌、杜甫、高適、岑參、郭子儀、李光弼等人詩酒唱和,相談甚歡。
詩圣的才情令人驚嘆,遠超史書記載。李乾雖久聞杜甫盛名,親身領略后方知其詩才更勝傳聞。
李泌文武全才,不僅謀略過人,更具非凡政才,其見解令李乾贊嘆不已。
同樣,李泌對李乾也是推崇備至,二人很快成為莫逆之交,恨相見之晚,甚至同食同寢,形影不離。
這般愜意時光在含元殿大朝之日戛然而止。李乾帶著郭子儀、李光弼上朝時,只見群臣齊集,人山人海。
誰都明白此次大朝的意義,西征統帥的人選即將揭曉。安西都護府告急,而李乾所部休整已畢,出兵在即。
李隆基身著龍袍,頭戴皇冠,大袖飄飄快步而來。整個人神采奕奕,步履輕快如御風而行。
出兵大食、擊破強敵乃是唐朝百年夙愿,如今大舉出征在即,皇帝怎能不喜形于色?
群臣行禮畢,李隆基揮手道:“免禮?!?/p>
“李林甫?!崩盥』⑽醇庇谛冀y帥人選,而是先點了宰相的名。
“臣在!”李林甫喜出望外,聲調不覺提高。
在他看來,在這宣布統帥的重要時刻,皇帝首先想到他,這是莫大的重視,自己又有立功良機了。
然而出乎李林甫意料的是,李隆基面色一沉,厲聲道:“開元年間,朝中良臣濟濟,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韓休、王毛仲、楊思勖。。。。。。他們?yōu)橄鄷r,舉賢薦能,你為相十余載,可曾舉薦過什么賢才?”
“嗡!”李林甫如遭雷擊,腦中一片轟鳴。
為相十余年來,他為保相位權勢,堵塞賢路,朝中鮮有賢才進階,這正是他最忌憚之事。李隆基此刻突然發(fā)難,縱是老謀深算如李林甫,也不禁心驚肉跳。
“還有,你不在衙署處理公務,卻在相府辦公,居心何在?”李隆基聲調陡然拔高,如雷霆炸響。
“陛下。。。。。。臣。。。。。。”能言善辯的李林甫生平頭一遭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李林甫權傾朝野,目空一切,干脆不去衙署理政,直接在丞相府辦公,門庭若市,公議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