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賽因·優(yōu)福一生歷經(jīng)風浪無數(shù),從未真正絕望過,但眼前這局面卻讓他第一次感到了徹骨的絕望。他再清楚不過,一旦唐軍弩陣布成,將意味著什么?
那意味著,這二十萬大食精銳將面臨滅頂之災。而一旦失去這支主力,余下的大食軍隊再也無力抗衡唐軍,最終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說“敗亡”已是委婉,更準確地說,那將是全軍覆沒的結(jié)局。
一想到這可怕的后果,即便以侯賽因的膽魄,也不禁心驚肉跳,平生第一次呼天搶地、求助神明。
“不行!必須在唐軍布成弩陣前撤出去!”侯賽因終究是侯賽因,心念電轉(zhuǎn)間已想出了對策,當即連下兩道命令:
第一,命營內(nèi)大食軍即刻從其他營門沖出,自左右兩翼猛攻唐軍陣勢,試圖里應外合,接應被困部隊。
只要沖破一側(cè),便有望打開生路。這想法雖好,但李乾又豈會料不到?他早已命令唐軍將兩翼堵得鐵桶一般。即便大食軍出營夾擊,也難有勝算。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放棄,此時不拼,更待何時?侯賽因自然不會錯過這最后的機會。
第二道命令,則是要求被圍的二十萬大食軍反向沖擊唐軍,死死咬住對方、展開近身肉搏,不讓唐軍脫身。
眼下唐軍占盡上風,正對大食軍展開屠殺。此時反沖,看似吃虧,本當先拉開距離、重整陣形,再圖反擊,方為明智之舉。
但以侯賽因之精明,他非常清楚:若真后撤重整,便正好為唐軍弩陣騰出了射界,那才是真正的覆滅之局。
唯有讓大食軍與唐軍死死纏斗、難分彼此,才能阻止唐軍弩陣發(fā)威,除非李乾狠得下心,進行無差別射殺,連自己人一同殲滅。
“侯賽因·優(yōu)福,果然精明!可惜,你真以為我料不到這一招么?”李乾冷眼縱觀戰(zhàn)局,嘴角微露譏誚。
很快,營內(nèi)大食軍從其他營門蜂擁而出,向唐軍兩翼發(fā)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勢。然而迎接他們的,是唐軍早有準備的迎頭痛擊,大食軍寸步難進。
“除非動用重甲騎兵……”侯賽因心中明鏡一般:要想沖破唐軍兩翼,唯有一支重騎兵不可。
重騎兵沖擊力毋庸置疑,冠絕天下。在唐朝以陌刀戰(zhàn)陣取代重騎之前,重騎兵始終是中原王朝最強大的突擊力量。
若侯賽因真的派出重騎,必對唐軍兩翼構(gòu)成巨大壓力。至于能否沖破,卻難斷言,因李乾早已在兩翼部署大量陌刀戰(zhàn)陣,明顯就是防著他這一手。
只不過,侯賽因最終并未派出重騎,唐軍的陌刀陣也因而未曾投入戰(zhàn)斗,只在陣后靜待時機。
派出重騎,還是按兵不動?侯賽因·優(yōu)福再次陷入兩難。
若不使用,錯過此刻,今后是否還有機會?
若派重騎出擊,唐軍卻早有防備,重騎未必能建功。
一旦沖擊失利,不僅過早暴露底牌,更將陷己方于不利。觀唐軍布陣,兩翼只求穩(wěn)固、只為全殲二十萬大食軍爭取時間。重騎強攻,勝算渺茫。
就在侯賽因猶豫之際,另一件令他心驚的事發(fā)生了,他命令大食軍纏住唐軍的計劃,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