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葉修拿起銀筷,先探向那盅淺金色的清湯。
他舀起一勺,并未急著入口,而是先觀其色,再輕嗅其香,最后才緩緩送入口中。
湯汁在口中停留片刻。
他微微蹙眉,放下湯匙。
“湯底用的是老母雞、火腿、干貝吊的高湯?!?/p>
“過濾得極為清澈,火候也夠,鮮味是足的。”
葉修點(diǎn)評道,隨即話鋒一轉(zhuǎn)。
“但問題也出在這里?!?/p>
“為了追求極致的‘清’與‘鮮’,你刻意壓制了其他風(fēng)味,導(dǎo)致這湯……”
“過于正了,反而少了點(diǎn)靈魂,缺了一味能夠點(diǎn)睛的野趣?!?/p>
“比如,若能加入幾絲隔水蒸透的瑤柱絲,或者一點(diǎn)點(diǎn)陳皮末提味,層次感會立刻不同,從清鮮躍升至奇鮮?!?/p>
黃埔玲瓏聞言,眼神先是一怔,隨即陷入思索,緩緩點(diǎn)頭:“我明白了……我只想著如何讓湯更純粹,卻失了靈動?,幹z增其渾厚,陳皮解膩提香……確實妙!”
葉修微微一笑,轉(zhuǎn)向第二道魚肴。
他夾起一片卷曲的魚片,魚肉雪白,芡汁透亮。
放入口中,細(xì)細(xì)咀嚼。
“魚是上好的鱸魚,片魚的刀工無可挑剔,火候也精準(zhǔn),嫩滑爽口?!?/p>
“問題在于這琉璃芡。”
“你用糖和醬油調(diào)出的琥珀色,色澤是漂亮,但甜味稍稍壓過了咸鮮,搶了魚肉本身的風(fēng)頭?!?/p>
“而且,芡汁略厚了一點(diǎn),掛在魚片上,入口第一感覺是甜和滑,魚肉的清甜反而滯后了。”
“若能減一分糖,芡汁再稀薄半分,讓咸鮮先行,回口微甜,方能更好地襯托魚肉之本味。”
黃埔玲瓏仔細(xì)聽著,目光落在自己精心調(diào)制的芡汁上,恍然大悟:“是了!我總想著要讓芡汁色澤誘人,掛壁持久,卻忽略了它終究是配角,不該喧賓奪主,減糖、薄芡……讓味道的層次更清晰,我懂了!”
最后。
葉修嘗了那盤素菜。
他夾起一筷包含時蔬,菌菇和豆腐的混合,送入口中。
“食材新鮮,搭配也合理,口感清爽。”
葉修放下筷子,看著黃埔玲瓏。
“這道菜的問題,在于‘形’過于追求意境,反而束縛了‘味’?!?/p>
“你將豆腐雕刻成山石狀,菌菇如遠(yuǎn)樹,青菜似流水,擺盤固然精美如畫,但為了保持形態(tài),豆腐和菌菇的入味便有所欠缺,內(nèi)部味道偏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