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
“汲塵使用了【身份互換】,讓我們以為,他將肩樓的身份,和某個x互換了?!?/p>
“但實際上,也有可能,他預判了我們的行動!”
“【身份互換】的公告,只是一個誤導!”
“實際上,肩樓的身份,沒有被互換!”
“肩樓自己,就是我們要找的x!”
“我們只需要,堅定地繼續(xù)操作他的積分就可以了!”
枉伶這個說法,不可謂不大膽!
但其實,很有道理!
這個行為邏輯,就好比狼人殺游戲的經(jīng)典殘局。
比如一場狼人殺打到最后,剩下1狼,1民,2神。
按照屠邊局的規(guī)則,夜間的行動,狼人的目標,是殺最后一民。
魔術師的目標,是保最后一民。
那么,狼人與魔術師之間,就會產(chǎn)生博弈!
狼人的思維,是要去想,魔術師將那個民的號碼,和誰進行了交換。
然后,狼人必須精準刀中那個和最后一民互換了身份的x。
才能完成最后的屠邊!
那么這個時候,狼人對x的判斷,其實也是足足4個!
x可能是狼人自己,可能是兩神。
同時,也可能是那個民本身!
因為魔術師可能預判到,狼人夜里不敢直接刀民。
于是反而不操作那最后一民的號碼牌。
但如果,狼人也預判到了魔術師的預判。
也是可以,直接去刀那最后一民的!
現(xiàn)在的局面,和這種殘局,正好有相似之處。
枉伶的邏輯就是——
汲塵表面使用了【身份互換】,讓人以為他換走了肩樓的身份。
實際卻沒有換走。
他們的正確選項,依舊是直接操作肩樓的積分!